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金融领域各部门也积极地与世界接轨。2008年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冲击迫使银行进一步反思运营模式和发展的突破口,这也为我国银行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业务提供了动力。面对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坏境,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地探索未来发展的道路。随着我国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在金融领域,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也带来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踊跃地开展对外投资,并积极地吸引外国投资。我国商业银行对外投资额近年来在数量上稳步增加,但在投资范围、区域上仍有局限性,投资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等亚太地区,周边国家和新兴国家也是银行投资的关注点。投资的不均衡和投资区域化现状将阻碍银行对外投资的长远发展,进而制约银行走出去的步伐。因此,本文以工商银行为例,具体研究是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对外投资,以及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如何,同时思考如何合理地发展我国银行对外投资。通过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我国商业银行对外投资提供战略指导,对合理规划投资方向、推动银行业国际业务的开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总结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部分对文章的整体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框架进行了阐述,为全文提供了清晰的结构脉络。接着,本文进行了我国商业银行对外投资的相关理论的梳理以及研究综述,具体概括了银行对外投资经典理论中的垄断优势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跟随客户理论”,为文章提供了经典理论的支撑,对国内外的经典理论进行了综述,在前人的研究中总结成果并发现新的研究方向。然后,本文对我国银行业对外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阐述了我国银行业对外投资的现状: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外投资的主体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接着,通过我国银行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定性分析了影响因素中的银行资产规模、政府管制、双边贸易关系、投资关系、市场规模、文化差异、所有权优势、地理和文化距离等要素。从定性角度研究我国银行的对外投资影响因素,为后文第五部分实证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对我国工商银行对外投资进行了具体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工商银行对外投资的现状、市场地位,并根据对外投资的具体案例分析投资影响因素。最终得出结论:在实际投资中,我国工商银行对外投资会考虑银行资产规模、东道国政府管制、母国与东道国双边贸易关系、投资关系、市场规模、地理和文化距离因素。再次,在实证部分,利用相关数据进行了中国工商银行对外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进一步检验中国工商银行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选取银行资产规模、进出口总额、人均GDP、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汇率、地理和文化距离作为解释变量研究其与银行在海外设立分行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工商银行的对外投资受到双边贸易关系、投资关系、市场规模、地理和文化距离要素的影响,具体来看,进出口总额、人均GDP、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汇率对我国银行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为正,地理和文化距离的影响为负。最后,在结论及对策建议部分,针对全文所得出的结论,总结我国银行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结论提出建议:以经典理论为指导,增强中国银行业OFDI的所有权优势;根据投资动机制定合理的投资战略;借鉴国际先进银行跨国经营经验,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应制定稳健经营、分层次发展的战略;完善金融法律环境,鼓励中小型银行对外投资;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