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零售业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全渠道零售成为无论是传统零售企业还是电商企业转型的目标。在此模式下,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样的销售渠道接受到商品信息,并购买自己心仪的商品。这种零售形式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也给零售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盈利方式。然而,与此同时,全渠道零售对企业的库存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全渠道销售对各渠道库存之间的协调、融合有着更高的要求,若管理不善,繁杂的渠道库存反而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基于此,本文设计了全渠道零售下的库存决策框架,分别从是否建立共享库存、如何制定销售期初的最优订货量、如何决策各渠道之间的库存分配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以某家电企业下的某空调品牌为例,考虑具有季节性商品的全渠道库存管理问题。在此方法下,最终实现企业降低库存成本,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本文从现实出发,总结了目前零售企业的主要库存管理模式:渠道专属库存模式(本文简称:NP模式)和共享库存模式(本文简称:P模式)。作者建立了订货量模型,分别求得电子零售、实体店和共享库存模式下的最优订货量及最优库存模式的选择。得出如下结论:其他条件一定时,随着持货成本的增大,NP模式和P模式的最优订货量都是下降的,总体而言,NP模式的最优订货量大于P模式。此外,通过比较期望利润,零售商应始终选择库存共享模式;为应对需求不确定性,P模式要在季初订购更多的商品来应对需求的波动。而需求非常大时,建立独立的库存,零售商进行专门的库存管理更能提高零售商的利润;受配送成本的影响,模式P下零售商的加权销售价格承担着配送成本所带来的负担,又由于承担着来自线上线下两部分的需求,P模式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总是要高于NP模式下的最优订货量。同样,零售商应始终选择共享库存模式。其次,本文比较分析了库存分配策略和先到先服务策略对零售商收益的影响,发现库存分配策略大幅提高了零售商的期望利润。因此,本文建议零售商应优先满足等级较高,能带来较大价值的商品,而等级较低的商品被放在较后的顺序来满足。而另一方面,结果显示,库存分配策略的用户服务水平略低于先到先服务策略。这是因为当等级较低的需求发生时,零售商不会立即满足,而是有所保留等到更高级的需求发生,以获得更高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