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碑帖融合书法实践对我书法创作的启发和影响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曾植,浙江嘉兴人。博学淹雅,识见宏通,是被誉为同光朝第一大师的“硕学通儒”。他的书法早年受包世臣、黄小仲影响,在用笔方法上下了很多的功夫。中年后以帖入碑,推崇北朝碑刻。晚年南北互参、碑帖融合,将各书体的长处加以总结吸收,运用篆隶笔法,综合碑帖之长,冶碑帖为一炉,终成一家面目。其立论精微博大,讲究会通之理,常有前人未发之论,为世人所重。清代乾嘉之后,帖学逐渐衰微,碑学得以发展兴盛。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的出现,包世臣在其所著《艺舟双楫》中对北碑推崇,刘熙载在书法审美方面所提到的“金石气”和“书卷气”,以及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明确提出“碑学”、“帖学”的概念。还有晚清以来学者、书法家们的碑帖之争,是沈曾植的书学思想与书法实践的学术渊源和理论根据。沈曾植书法由帖入碑,取法广泛,远绍钟繇、索靖,参以唐人写经、流沙坠简,碑版造像,书体糅合,并且经过了一个学习黄道周和倪元璐的阶段。黄道周书法的方折、内擫,倪元璐书法的生涩、苍茫,无论结体与用笔都使他多有体悟,如他的行草书的横画多向右上倾斜然后翻笔折下的特征,就是得益于此二家。沈曾植在此基础上思考对笔法的重新调整。沈曾植的书学观念及书法实践给了我不少的启发。以沈曾植书学观念为参照,不为碑、帖的划分所束缚,重温书法史上金石碑版等古代书迹的风格类型及其艺术表现方法,用心体会古代经典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充分认识自己习帖形成的平正妩媚、纤弱柔美的缺点,在痛快淋漓、雄强朴厚等方面加以强调和巩固,以写意苍茫为基调,给予书法创作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尽量的融入个人的思考加以改造,运用帖学里的一些优点加上碑学的用笔、结字方法,抛去生硬的嫁接,进行合理的吸收,通过粗细、疏密、动静、虚实等原则的运用,使每个字如同一个生命的统一体,既协调密切,又相互关联,使有差异的点画在起承转合中形成严谨的结构联系,产生深厚的审美趣味。在充分运用史实资料并且分析观照沈曾植书法作品的基础上,我把此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晚清以来“碑”、“帖”之争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帖学的衰微,碑学的兴盛,种种书学现象对沈曾植书学思想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对沈曾植书学思想及其书法实践的梳理,结合自己书法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思考与实践。通过对自己作品的具体分析,进一步理清思路,提高审美,用碑帖融合,广泛取法来指导我的书法实践。期望使我的书法创作水平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教学诊断思维是指教师依据一定标准在教学实践和教学诊断过程中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作出决策的思维过程,具有教育性、目的性、发展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提
火灾风险指数法是为了评价建筑火灾安全性而建立的,以确定建筑火灾的相对危险性。本文根据火灾风险指数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火灾调查工作者的业务理论水平、火灾事故调查的步骤
<正>琥珀是世界上古老且又饶富趣味的一种宝石。古时的欧洲,只有皇室才能拥有琥珀,它是用来交换货物的钱币、祭神的供品,也常用来制作皇室珠宝与庙堂圣器。在古代中国,琥珀也
期刊
<正>2010年7月23日,由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主办、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协办的航天工业2010年度QC小组总结、表彰暨成果发表会在上海召开。航天质协常务理事、科技集团八院质
期刊
在自行设计、加工的原位剪切试验装置中分别种植灌木植物霸王和柠条锦鸡儿,通过对2种坡度的素土、霸王根–土复合体和柠条锦鸡儿根–土复合体进行原位剪切试验,测得素土和根
针对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处理过程中易于发生的偏离,提出科学规范地实施质量问题归零"双五条",防止重复性故障和杜绝人为责任事故的应用要点,对深刻把握"双五条"的实质,准确实施
在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中,民生思想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谋福利”是该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统一,不仅为革命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发挥了重
<正>德国的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曾经说过:建筑本身就意味着安居。拥有一个充满温馨感和舒适感的居住环境是人们诗意生存的基础。居住环境的设计不仅是简单地去建造房子,而是
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模式单一、教材不够系统等是警务英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此,可通过分层次教学和任务教学来解决这些问题。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的种类、疑问程度、使用情况均与普通话相异。本文通过对南京方言中反复问句的研究来揭示其与普通话的差别,以便普通话在南京地区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