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藻细菌L7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应及机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y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日趋严重及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探索行之有效的抑制藻类水华暴发的途径极为迫切,其中利用溶藻细菌控藻成为目前生物控藻的研究热点。作者所在课题组从广州城区某富营养化池塘筛选获得一株溶藻细菌L7(简称L7),属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作者以常见的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L7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应,并探讨了其溶藻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L7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应为了探索L7溶藻的适宜环境条件,研究了菌藻浓度及环境因子对L7溶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7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应呈“剂量-效应”关系,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应;在连续7 d的实验周期内,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溶藻效应强弱依次为25℃>35℃>15℃;12 h:12 h光暗周期条件下的溶藻效应强于全光照和全黑暗;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溶藻效应强弱依次为:pH 9.0>pH 6.0>pH 7.0>pH 8.0>pH 10.0。可见,L7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应与菌藻浓度及环境因子密切相关。2、L7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L7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的影响,从宏观层面初步探讨溶藻机理。结果表明:在高浓度L7(ρL7>107 cfu/mL)作用下,藻细胞脱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光合色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含量均下降,丙二醛含量升高。可见,L7对藻细胞的生理特性影响的途径为:L7通过抑制藻细胞的光合系统活性,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减弱,使得藻细胞生化反应减慢,细胞膜氧化损伤程度升高,最终影响到藻细胞分裂,使藻细胞生长受到抑制。3、L7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仪,以PI染色和叶绿素自发荧光检测L7溶藻过程中藻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变化,在微观层面深入探讨溶藻机理。结果表明:L7与藻细胞接触后,先从破坏藻细胞膜完整性开始,然后透过破损的细胞膜破坏藻体的光合色素,从而抑制藻细胞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造成藻体的非自然死亡;在L7的持续作用下,藻细胞的核酸物质也遭受到严重破坏。可见,L7对藻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途径在于破坏细胞膜完整性进而破坏光合色素。4、L7溶藻过程中磷的转移为明确磷在菌藻共培养体系中的转移过程,研究了L7溶藻过程中磷的转移。结果表明:L7尽管抑制了藻细胞的增殖,但藻细胞对水体磷的吸收并不受其抑制,在后期铜绿微囊藻能在藻细胞内积聚磷。可见,溶藻过程中磷部分积聚在藻细胞内。5、藻细胞破碎液对L7的促进为了进一步明晰藻类与溶藻细菌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通过在L7的培养过程中添加铜绿微囊藻细胞破碎液,试图探究藻细胞破碎液对L7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藻细胞破碎液的添加有利于提高L7溶藻活性物质的溶藻效果,但不同生长阶段藻细胞破碎液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异;随着添加的藻细胞破碎液体积浓度的提高,L7溶藻活性物质的溶藻效果提高,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可见,藻细胞破碎液能提高L7的溶藻效果。
其他文献
建国六十年来,先后有不少学者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划分问题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案,它们在不同的时期指导着全省国民经济远景规划的制定和生产力布局,推动着江西经济社会的发
浙江河姆渡遗址经过1973年与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百余件用禽类肢骨加工的带孔骨管。当时经音乐工作者鉴定,认为是作为乐器使用的哨、笛。数十年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为研究对象,对利益补偿的原因、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进行经济学分析。研究得出,国家粮食安全的公共产品属性和耕地用途管制导致了粮食主产区粮农和地方
近几年来,水彩画在中国蓬勃地发展着,这离不开水彩艺术家的努力,但基本上水彩画的发展呈现一种地域性的特点。青岛也是其中之一。一批批的水彩画家在国内外的重要美展中获奖,
在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下设计安全协议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互联网环境的特点是大量协议并发运行,在孤立模型下设计的安全协议到了互联网环境下可能会变得不再安全。安全协
我国是猪肉的生产消费大国,其最主要的消费形式是生鲜肉。冷却猪肉以其营养、安全、卫生等特点,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生肉销售的主要发展方向。虽然冷却猪肉从生产到销售始终处
探索建立苏州建筑遗产评估体系,设计评估系统软件运用于评估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并对评估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20世纪50、60年代,南越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不断挑战我国南海主权,同时期的北越政府因需要中国的支持,力求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在南海问题上同中国保持一致立场。至60年代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及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在充血性心衰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诊断性胸腔穿刺的123例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及本研究的排除标
首先介绍了巡飞弹的特点及导航系统设计的几项要求。目前,巡飞弹主要采用INS/GPS(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组合导航系统,从而分别对这两种导航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