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湿度是地球系统中的关键物理量,其直接影响了植被、水文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等过程,也是天气、气候以及农业干旱的重要可预报性来源。相比站点观测和卫星遥感,利用高分辨率气象数据驱动陆面模式进行陆面模拟能够提供时空连续的多层土壤湿度产品。然而,由于气象驱动和陆面模式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需要通过改进驱动场、陆面模式甚至与观测资料进行融合同化等改进土壤湿度的模拟精度。目前,受观测数据限制,气象驱动与陆面模式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湿度是地球系统中的关键物理量,其直接影响了植被、水文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等过程,也是天气、气候以及农业干旱的重要可预报性来源。相比站点观测和卫星遥感,利用高分辨率气象数据驱动陆面模式进行陆面模拟能够提供时空连续的多层土壤湿度产品。然而,由于气象驱动和陆面模式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需要通过改进驱动场、陆面模式甚至与观测资料进行融合同化等改进土壤湿度的模拟精度。目前,受观测数据限制,气象驱动与陆面模式对土壤湿度模拟精度提升的定量贡献尚未在大范围内得到系统量化,且缺乏不同深度的对比。另外,如何利用先进机器学习算法实现观测数据与土壤湿度模拟结果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减小土壤湿度的模拟误差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硕士论文以中国地区为例,借助2090个土壤湿度观测站点的高质量、长时段、多层次观测数据,旨在量化最新高分辨率陆面模式和气象驱动数据对土壤湿度模拟结果的影响以及不同深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借助随机森林算法融合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发展高精度的土壤湿度融合产品。围绕上述目标,本文在土壤湿度模拟与评估、模式与驱动的贡献量化以及数据融合方面开展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陆面模式物理过程的发展相比高分辨率驱动对土壤湿度模拟精度的提升效果更强。利用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v2.0驱动第二代联合地表-地下过程模式(CSSPv2)在中国区域进行土壤湿度模拟并进行系统验证。结果表明,CLDASv2.0/CSSPv2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与观测的相关系数相比欧洲中期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ERA5和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v2.1再分析产品提高26%~68%,误差降低14%~24%。通过将气象驱动替换成ERA5和GLDASv2.1的对应数据,进一步厘清CSSPv2陆面模式和CLDASv2.0气象驱动对土壤湿度模拟效果提升的贡献。相比ERA5/CSSPv2、GLDASv2.1/CSSPv2等试验,CLDASv2.0/CSSPv2相关性系数仅提高了5%~35%,误差降低幅度在9%以内。然而,ERA5/CSSPv2和GLDASv2.1/CSSPv2的土壤湿度模拟结果相比ERA5和GLDASv2.1再分析资料将相关性提高了17%~63%、误差降低了近18%,这种改善在中国北方等半干旱区更为明显。此外,通过不同区域与分层的对比发现,气象驱动数据对表层土壤湿度模拟的影响更显著,而陆面模式对中层和深层土壤湿度模拟的影响更显著,尤其是在包含冻融过程的寒冷季节。(2)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与站点观测的融合能够基本消除模拟偏差,但对相关系数的提升有限。选取地形、降水、地表温度、土壤质地等作为决策因子,发展了考虑地形高程和降水时空分布对土壤湿度影响的随机森林融合算法,并将CLDASv2.0/CSSPv2土壤湿度模拟产品与站点观测进行融合,生成了一套2012~2017年中国区域、多层(0~10cm、10~40cm和40~100cm)土壤湿度日尺度数据。基于站点观测数据的独立验证结果表明,融合产品进一步减小了土壤湿度的均方根误差和偏差,降低幅度分别为6%~29%和98%~99%。但其在相关系数和无偏均方根误差方面的改进幅度在6%以内,这可能是因为CLDASv2.0/CSSPv2已经能够较好地模拟土壤湿度的动态变化。从不同区域和不同深度来看,随机森林算法的改进在深层土壤较大,在西北诸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区域的改进尤为明显。
其他文献
以山西潞安集团黑龙煤业9#、10#、11#煤层地质条件为依据,决定采用综放采煤工艺;重点对工作面的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以下简称三机)等设备进行选型与分析;最终选择采煤机型号为MG300/700WD,刮板输送机型号为SGZ830/2×400,液压支架型号为ZF 6000/17/33(端头支架型号为ZTA 6500/19.5/34);通过现场验证,三机配套应用情况良好,实现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对短壁工作面的设备选型、方案设计、工作面总体布置等做了配套研究,对关键技术难点进行了合理优化,解决了三机配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短壁工作面煤炭回采率,对短壁工作面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对梅花鹿茸胶原蛋白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得到鹿茸胶原多肽,以水解度为指标,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50℃、PH值6.0、酶解时间5h、最适酶用量为6000U/g.按此条件提取得到的梅花鹿茸胶原多肽水解度为15.49%;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的方法测定梅花鹿茸胶原多肽的分子量集中在6.5kD以下,然后对胶原多肽酶解液采用SephadexG-25柱凝胶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后测定所制得的小分子胶原蛋白
返排液处理后直接用作配液用水成为返排液处理工艺主要研究方向。压裂返排液必须经过特殊处理才能进行二次利用。本文研究在返排液中含量较高的总铁、Ca2+、Mg2+、硼酸根离子对返排液回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a2+、Mg2+、总铁、单独存在变化时,会对压裂返排液回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时,返排液中各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因素硼酸根>总硬度>总铁,优化后的水质指标确定为硬度<500mg/L,总铁<
为探究同化遥感数据对监测区域尺度土壤含盐量时空信息的适用性。本研究以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为研究区,以高分一号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灰度关联法筛选光谱指数,采用岭回归法构建不同深度的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使用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算法把遥感数据应用于HYDRUS-1D模型中,开展区域尺度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的同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的岭回归法模型,其R2均在0.6以上,RE为0.14-0.2
洪水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可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为了减少洪水的影响,需要准确的早期预报系统。水文模型在洪水预报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模型强迫、参数和结构的不确定性使输出具有不确定性。土壤水分影响降雨的蒸散发、入渗和径流的分配,是决定洪水事件大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微波遥感为土壤水分观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能力,它在低频几乎不受云和雨的影响,可以在固定周期提供具有
当代无人机特点是数量众多、应用范围广、活跃频次高和用户众多。对于安全运行,高标准的无人机软硬件系统可靠性和鲁棒性至关重要。无人机运行高度依赖于新技术和外部高技术基础设施。其中,低空公共航路网(又称低空“天路”)是一种保障低空无人机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深入研究与推进低空“天路”为核心的无人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城市空中交通网、助力智慧交通发展非常有意义。文章在梳理无人机应用关键基础
水文气象因素引起的重力变化是影响地震重力变化成果解释的重要因素。以中国北疆地区为研究区域,借助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s,GLDAS)全球水文模型数据、大气模型数据,计算2016-01—2017-12时段内水文气象因素对研究区域的重力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陆地水影响的年变化为1.3μGal,两期陆地水影响空间分布的差异低于1μ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