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9月,深圳宝安集团收购上海延中实业揭开了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的序幕,此后收购与反收购案例屡有发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转轨的完成,敌意收购与反收购将会在证券市场上轮番上演,很多公司已采取各种反收购措施表明其拒绝被收购的姿态。我国公司采取的反收购措施基本上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反收购措施,但其中某些反收购措施带有浓重的中国色彩。《公司法》、《证券法》于2005年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也于2006年8月修订并颁布实施,新的法律框架对公司反收购措施的合法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从收购与反收购实战中可以发现反收购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从我国已经发生的反收购案中,我们看到了公司面对敌意收购的强烈反击,同时也会质疑一些反收购策略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的合法性。因此,如何提高公司反收购能力,如何完善和规范反收购策略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实施,如何在反收购中保障股东的权益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论文将理论联系实践,首先介绍反收购概念和策略,然后结合国外反收购的成熟制度和经验,通过收集归纳大量案例,全面剖析我国公司反收购现状,发现归纳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如下:第一章明晰反收购的相关概念,为全文奠定基础。在本章中不仅阐述反收购的相关概念,同时按照实施时间对反收购策略分为事前预防性策略和事中对抗性策略,并对各种策略做简要的介绍。各种反收购策略是本文的逻辑线索。第二章介绍各国反收购的立法政策和具体措施。在不同的市场,反收购的立法规范不同,导致各国采取反收购策略也不尽相同。第三章概述我国公司反收购现状。通过收集归纳我国资本市场近年来发生的敌意收购与反收购案例,全面分析总结我国公司敌意收购的诱因和方式,反收购主体、策略和结果。同时通过剖析我国公司反收购的经典案例,总结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公司采取的反收购策略的合法性。第四章对完善我国公司反收购制度提出基本思路。从第三章分析总结目前我国公司反收购存在的问题,包括反收购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措施的不规范等,并针对公司反收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以保证我国公司收购和反收购的健康发展。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对我国公司反收购进行了深入的综合评析,该评析建立在对我国历年发生的敌意收购和反收购案例的全面收集、归纳总结以及亲身参与公司收购与反收购的实践基础上,资料充足、内容详实、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全面揭示其存在的问题;2、紧跟经济环境的变动和法律法规的调整,探讨我国公司反收购制度的完善。包括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处于“新兴加转轨”时期——全流通时代对反收购的影响;以2005年10月27日新修订的《证券法》和《公司法》、2006年8月修订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为主要依据探讨反收购行为在法律上的合法性,以提高我国公司反收购的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