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但是和欧美二百年的历史相比,我国的股票市场还比较年轻,监管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总体上受教育水平较低,常常做出短线投资、噪音交易、过度反应等非理性行为。尤其是在股票出现极端行情时,投资者往往会出现恐慌的投资行为,并在资本市场上不断传播,影响资本市场正常运作,因此,我国制定了涨跌幅为±10%的涨跌停(Price limits)制度。但是,涨跌停制度却常常导致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和股票收益的异常效应。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对涨跌停制度实施进行了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从涨跌停制度对股票价格影响的角度分析了涨跌停制度的有效性,而忽略了对涨跌停制度下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研究;同时以往学者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也仅仅是研究了一般情形下的投资行为,而未对涨跌停板这种特殊情况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对涨跌停板下的投资者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一方面弥补了理论界的研究盲点,另一方面也为投资者投资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投资建议。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弱有效甚至是非有效的,因此,本文以行为经融学作为理论基础,一方面,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涨跌停事件窗口期内的不同类型投资行为以及不同股本规模的股票投资收益异常效应、股价波动特征进行评估检验;另一方面,通过基于广义矩(GMM)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影响涨跌停板下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涨停股票净买率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趋势。有意思的是,大盘股的涨停股票吸引了投资者注意,投资者存在“追涨”行为。而中小盘股的小投资者出现“售赢”的处置效应。(2)跌停股票的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净买率在不同股本规模的股票间呈现出较大差异。有趣的现象是,对大盘股,在跌停日小投资者场内投资者存在“持亏”的处置效应,而场外小投资者认为此时股票低于其真实价值在均值回复的预期下,选择此时买入。而中大投资者对跌停的中盘股表现出“止损”的行为,而小投资者对跌停的中盘股依然是“持亏”甚至买入的行为。不同类型投资者对小盘股在跌停日表现出“止损”行为。(3)隔夜收益率与涨停股票投资者的买入行为负相关而与跌停股票投资者的买入行为正相关。(4)小投资者投资行为对大投资决策的依赖性很强,并且小投资者更容易反应过度。(5)由于有限注意力和投资者过度反应的影响,涨停股票出现显著的溢价效应、跌停股票出现折价效应,并且随着股本规模的减小,股票收益的异常效应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