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8与纤维组织在病变血管及心肌的表达及法医学意义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实验拟从形态学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及 AS 致动脉破裂出血血管壁纤维成分的变化以及 IL-18 在上述血管和心肌的表达,探讨纤维组织和IL-18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或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法医学意义。 方法:1、用 Masson 三色染色法、渡边改良法、HE 染色等实验方法,对 A 组(AS 致动脉破裂组)10 例、B 组(AS 无破裂组)10 例、C组(正常对照组)15 例和 3 例 D 组(Ⅰ期原发性高血压组)标本进行特殊染色,分析三种纤维的成分,探讨纤维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2、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IL-18 在上述标本的表达;同时检测IL-18 在 10 例心肌梗塞、11 例早期缺血和 13 例正常心肌的表达。探讨IL-18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法医学意义。 结果:1、主动脉壁三种纤维成分的分布与含量 胶原纤维(CF)、弹力纤维(EF)、网状纤维(RF)在 C 组动脉壁各层排列较规则,未见断裂,其含量分别为 21.57±13.17%,32.39±4.14%,9.68±0.9%。 CF 在 A、B 组动脉壁各层明显增多,排列不规则,含量较 C 组增多4-5 倍,CF 含量在 A、B、C 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EF 断裂在 A、B 组动脉壁各层明显增多,含量较 C 组明显减少(50%左右), A、B 组 EF 含量与 C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B 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B 组内膜下有较多散在 RF,SMCs 层 RF 排列不规则、缺失或减少、断裂、塌陷成团, A、B、C 组之间 RF 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主动脉粥样斑块坏死区周围,CF 增多,排列不规则,EF 明显减少或缺失,无 RF;A 组坏死区 CF 很少甚至缺失;B 组坏死区 CF 增多,并向弹力层伸入。D 组除内膜 CF 稍增多外,其余各层 CF、EF、RF 各层较少,排列尚规则;EF 断裂不明显;RF 呈线条状。2、各组冠状动脉壁 CF、EF、RF 含量及分布与主动脉类似。3、 A、B 组脾中央动脉 CF 排列不规则,向 SMCs 浸润生长,含量较 C 组明显增多, A、B 组含量与 C 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B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C 组 CF 分布在外膜、量少;D 组 CF较 C 组增多;RF 分布于整个血管壁,排列较规则;含量在 A、B、C 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注:Masson 染色难以区分脾中央动脉管壁 EF,故未进行统计分析)。4、 IL-18 的表达IL-18 在 A 组主动脉、冠状动脉、脾中央动脉血管内皮细胞(ECs)、内膜、炎性细胞(尤以巨噬细胞)及粥样斑块坏死区及周围表达强阳性; B 组呈阳性;C 组呈阴性;A、B、C 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 组 IL-18 在主动脉、冠状动脉呈阳性,脾中央动脉ECs 及炎性细胞呈弱阳性。IL-18 在正常心肌(NM)呈阴性;早期心肌缺血(EMI)呈阳性;心肌梗塞(MI)呈强阳性,NM、EMI 与 MI 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高功率微波对双极型晶体管的作用,在双极型晶体管基极直接注入高功率微波效应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功率微波作用于双极型器件的物理过程与模型,并通过器件仿真,
针对未知杂波环境下的多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一种未知杂波环境下的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前向后向平滑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有限混合模型对杂波强度进行估计,克服了多目标跟踪中
9月10日 晴  稍懂数学的人都知道,“+”、“-”、“>”、“<”、“=”、“∵”、“∴”一类记号,乃是约定俗成的运算符号,分别表示“加”、“减”、“大于”、“小于”、“等于”、“因为”、“所以”的意思。此外,似乎别无他用。然而,在伟大导师列宁读过的书籍中、摘抄的笔记里,这类符号常常出现,显得很活跃。初看不明白它的用意,看多了就会发现,这是一批会说话的符号。它们是列宁头脑中的“记忆师”,一看到这
《机械基础》属于专业基础课,它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本文主要从学生兴趣,实践,综合能力,先进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质量的途径。
目的:观察脑震荡鼠大脑多巴胺D1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SD大鼠脑震荡(BC)模型48只,随机分为伤后1、2、4、8、16、24天组共六个损伤组(每组n=8)。正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