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像作为佛教的艺术品,它的艺术生命的源泉来源于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其中蕴涵了一种深层次的民族精神。因而,凡是能够步入世界艺术殿堂的作品,无不是以其独特的民族精神的魅力取胜的。艺术品往往都是经历着时代变迁,审美文化的考验和锤炼。佛像雕塑作品更是发展着,变幻着。本文主要从佛教进入我过以来几经朝代的变迁,佛像的造型风格型随之改变,出现了印度民族与中国民族的差异,在国内黄河南部与北部的不同,五官和表情意境方面的表现也有着细微的变化,通过佛心本质塑造佛的面部表情,举例说明几尊佛的前世为人,经历和修行的程度,和对世间的认识.通过历史,人文审美观,对佛心本质,举止.表情进行深度研究,加上客观的人性化、人情化、平民化、世俗化、理想化。其意义就在于总结和预示中国佛像雕塑艺术过去和未来雕塑的风格趋势,目的就是要分析佛像雕塑在各个朝代在何种契机下审美观发生慢慢改变。它自从传到中国以后就失去了印度佛像的影子。一般地说来,愈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它往往也愈是具有世界性,因此,如何把握好本民族地艺术传统,文中通过佛像的佛性、佛心本质体现佛、菩萨、罗汉面部表情在年代变化上的研究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