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蛋白质的固定和分离技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由于蛋白质成分的复杂性,空间结构的多元化及其灵活多变性,导致蛋白质在固定和分离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性。蛋白质固定和分离途径在宏观上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如何选择和设计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固定和分离蛋白成为了蛋白质固定和分离工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在蛋白质固定的载体制备方面,本文选用聚氨酯(PU)表面为基材,首先对PU表面进行逐步的改性,使其表面接枝上8-羟基喹啉(HQ)作为配体,最后通过金属离子与表面配体的配位作用,使金属离子以螯合物的形式固定在聚氨酯(PU)的表面,形成了蛋白质固定的基体表面。本实验包括在改性后的PU表面接枝亲水层PEG链段作为“间隔臂”,从而提高PU表面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的能力,接枝HQ为金属离子能在其表面固定形成不饱和络合物提供配体。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PU表面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PEG、HQ已经成功接枝到PU表面,金属离子与HQ之间形成了理想的络合物。通过蛋白吸附实验对改性后的PU表面蛋白吸附能力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Ni2+配位的PU表面比其他金属离子配位的PU表面具有更好的蛋白吸附能力,Ni2+配位后的表面相对于原始PU表面以及PEG接枝的表面来说,其表面对蛋白质的吸附能力分别提高到了2.14倍和20.4倍。蛋白质活性测试结果表明,Ni2+配位后形成的不饱和络合物表面不仅能够高密度稳定的固定蛋白,而且能较好的保持其表面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在蛋白质分离的载体制备方面:本工作利用壳聚糖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的络合物为功能单体,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下,采用简单方便的滴加成球法制备出牛血清白蛋白印迹聚合物。通过环境扫描电镜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蛋白质吸附实验对其印迹效果进行了评价。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模板蛋白质的吸附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21.9倍,显示出较明显的选择性吸附分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