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城市适应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人的闲暇思想为指导,阐述了提高农民工忠诚度对珠三角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珠江三角洲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农民工,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心念的基本情况。调查发现,珠三角中小企业农民工的生活环境、主观生活质量和心态状况有所改善,但各方面满意度仍较低,企业主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观念较差,培训重视程度偏低;同时,为进一步分析不同代之间的农民工状况是否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笔者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对其在企业的发展空间、对城市的信任和归属感和身心健康满意度上都显著地低于“第一代”的农民工。同时,珠三角中小企业的资金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本文提出,企业除了改善农民工生活质量的硬件环境,应同时关注农民工生活的软件环境和心态,从人文的角度,设计人性化的人力资源制度来改善对员工的福利和服务,在“身心的健康成长”、“城市适融性”、“企业家人文关怀和人性化念度”、“发展型的闲暇生活”、“尊重”和“子女家庭教育水平”等方面协助和引导农民工,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可持续成长和发展,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农民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应关注两代农民工的差异来进行改善。最后,作者从政策和社会的角度,展望了我国中小企业改善农民工生活环境与心态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