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分组对纯西药组、“西药+MS方”组、“西药+MS方+针灸”组进行临床研究,比较各组MS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程度、采用“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评估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应用“中医优化诊疗方案评价体系”分析各组方案,实现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方案的双重优化,探讨代谢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程。方法:将2014年09月至2016年01月进入清远市中医院就诊,经诊断、检查和检验后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2个治疗组各20例(“西药+MS方”组、“西药+MS方+针灸”组)和对照组20例(纯西药组),研究前进行样本基本信息采集,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相关指标及实验室检验数据,经“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采集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信息,最后应用“中医优化诊疗方案评价体系”从多角度综合分析评价3种治疗方案。结果:(1)纯西药组治疗前后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MS方”及“西药+MS方+针灸”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西药+MS方”及“西药+MS方+针灸”治疗可减轻患者体重。(2)纯西药及“西药+MS方”治疗前后腰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MS方+针灸”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认为“西药+MS方+针灸”治疗对减小患者腰围疗效好。(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纯西药与“西药+MS方”、纯西药与“西药+MS方+针灸”治疗后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MS方”组与“西药+MS方+针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西药+MS方”及“西药+MS方+针灸”均比纯西药治疗降压效果更佳,“西药+MS方”及“西药+MS方+针灸”两种方案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4)三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F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认为三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治疗后血脂的组间两两比较,纯西药与“西药+MS方”、纯西药与“西药+MS方+针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MS方”与“西药+MS方+针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PG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三种治疗方案降低FPG的疗效无明显差别。(5)治疗前后纯西药组的体质辨识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MS方”及“西药+MS方+针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纯西药治疗对MS患者体质无明显改善,“西药+MS方”及“西药+MS方+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体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纯西药组与“西药+MS方”组、纯西药组与“西药+MS方+针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MS方”组与“西药+MS方+针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西药+MS方”及“西药+MS方+针灸”在改善MS患者体质方面均优于纯西药治疗,而两者间差异不大。(6)经“中医优化诊疗方案评价体系”分析后根据分值高低综合评估三种治疗方案,提示从优到劣依次为“西药+MS方+针灸”治疗、“西药+MS方”治疗、纯西药治疗。结论:依据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多组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输出信息的整理分析,并结合“中医优化诊疗方案评价体系”按层次分析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说明“西药+MS方+针灸”为本实验中最优治疗方案,为进一步探究疾病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