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初中学校布局调整把初中学校集中在小城镇,家校距离增大,孩子寄宿在学校,亲子情感交流减少,父母对孩子的监控机制削弱,孩子面临追求人格独立与依赖家长管教的道德冲突。调整后的学校位于物质条件相对富裕、文化环境相对复杂的小城镇,学生面临着物质享受的诱惑,容易偏离道德规范和道德约束并后的学校规模较大、班级人数众多,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发生变化,而学校的道德教育却没有随之调整,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道德成长需要,他们面临着对教师亲近与疏远、对同学贴近与排斥的道德困惑。这些道德冲突问题如果能得到正确的解决与引导,就能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否则,将可能导致学生道德认知上的模糊,使其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在道德情感上产生焦虑与遭受折磨,甚至形成“双重人格”,最终导致道德行为上的种种失范。为引导学生敢于正确面对道德冲突,并能从不断的道德冲突中获得新的道德成长,顺利的渡过转折期,本文提出三个方面的应对之策:一是加强调整后学校的后续建设,为学生道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转变家长道德教育观念,提升个人道德素质,主动配合学校,关心学生的道德成长;三是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净化不良风气,创设良好的社区道德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