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H5N1血凝素HAl重组乳酸菌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力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制安全、有效、方便操作的口服免疫禽流感活载体疫苗,本试验从健康成年鸡回盲肠黏膜处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耐酸能力及较好上皮细胞粘附能力的鸡源乳杆菌DLD17.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我们构建了重组H5N1血凝素乳酸乳球菌表达质粒pMG36EH和重组H5N1血凝素乳酸乳杆菌表达质粒pLEM415-pH,通过电击转化分离的鸡源乳酸菌DLD17,乳酸乳球菌1363和嗜酸乳杆菌4356。我们获得了稳定表达禽流感血凝素蛋白的三株重组乳酸菌,即重组乳酸乳球菌LL36EH、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和重组嗜酸乳杆菌4356-pH.首先将三株重组乳酸菌口服免疫小鼠,及其产生的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发现,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在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效果最好。因此我们选用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口服免疫雏鸡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证实,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能够在雏鸡的盲肠内定植并稳定繁殖。它不但较早、较快的诱导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禽流感特异性IgA抗体的产生,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全身性禽流感特异性IgG抗体的分泌。除此之外,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还能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和先天性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免疫防御能力。因此,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口服疫苗的研制,为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为宿主乳酸菌作为活载体递送表达系统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鸡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首先从健康成年鸡盲肠黏膜处分离了22株革兰氏阳性菌株,设计细菌16s-rRNA细菌特异性引物,扩增每株细菌的16s片段,并与菌株信息库比对确定菌株的种属。再次筛选从而确定了5株鸡源乳酸菌(DLD-1、DLD-5、DLD-9、DLD-13、DLD-17)用作受体转化菌株备用。同时结合菌株生化发酵试验,鉴定了五株鸡源乳酸菌的属种。此外,我们还对五株鸡源乳杆菌的耐酸性、对Caco-2细胞粘附力以及抗生素敏感性进行测定。通过乳酸乳球菌1363和嗜酸乳杆菌4356作为电击转化阳性对照受体菌株,以乳酸乳球菌质粒pMG36E和乳酸杆菌质粒pLEM415为空载体质粒,进行感受态的制备和电转条件的摸索,确定了乳酸菌株转化的最优电击转化方案。获得最优转化方案后,对五株鸡源乳杆菌做电击转化筛选试验,筛选能够接受外源质粒的鸡源乳杆菌。试验结果证明,我们分离并筛选到的五株菌株中,一株为粪肠乳球菌DLD-1,一株为发酵乳酸杆菌(DLD-5),三株为唾液乳酸杆菌(分别为DLD-9、DLD-13、DLD-17)。通过电击转化筛选试验,我们得到一株鸡源乳杆菌适合接受外源性质粒,即唾液乳酸杆菌DLD17。2.表达H5N1血凝素重组乳酸菌的构建及其验证我们首先设计含有限制性内切酶SalI和HindⅢ的禽流感血凝素特异性上下游引物HAF1和HAF2,PCR扩增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AIV)血凝素部分片段HAI,连接pMD19T载体,测序验证后,用限制性内切酶SalI和HindⅢ分步酶切表达质粒pMG36E和克隆质粒pMD19T-H,回收并连接载体骨架pMG36E与目的片段HA1,连接获得了乳酸乳球菌表达质粒pMG36E-H;通过电击转化的方法,获得重组乳酸乳球菌1363-EH(即含pMG36E-H),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验;结果表明,43KDa的血凝素蛋白在乳酸乳球菌内正确表达。同以上方法,我们也构建了重组血凝素乳酸杆菌的表达质粒pLEM415-pH。我们设计启动子引物P1和P2,扩增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LDH)启动子P;血凝素引物HAF1和HAF2扩增乳杆菌血凝素片段HA1,通过分子生物学酶切连接的方案,将启动子P和血凝素基因HA1依次连接到乳杆菌空载体表达质粒pLEM415上,从而获得了重组乳酸杆菌表达质粒pLEM415-pH。然后通过电击转化的方法,转入到鸡源乳杆菌DLD17和嗜酸乳杆菌4356菌株内,获得两株重组血凝素基因的乳酸杆菌,分别是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和重组嗜酸乳杆菌4356-pH。通过蛋白电泳和Western-blot验证,结果表明,血凝素HA1可以在两株重组乳酸杆菌中表达。总之,我们获得了三株表达禽流感血凝素的重组乳酸菌,分别为重组乳酸乳球菌LL36EH、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和重组嗜酸乳杆菌4356-pH,为下面表达禽流感血凝素重组乳酸菌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3.三株重组乳酸菌口服免疫小鼠及其免疫效果的研究运用第二章转化获得的三株重组乳酸菌(1363-EH、DLD7-pH、LA4356-pH)口服免疫小鼠,研究小鼠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和全身免疫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及分离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析CD4+/CD8+、CD19+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在体外用血凝素HA1抗原特异性刺激来研究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分泌情况。结果发现,1363-EH、4356-pH、D1D7-pH三株重组乳酸菌口服免疫小鼠,免疫后1周,其均可显著诱导肠道禽流感特异性IgA抗体的分泌;随着时间的加长,LL36EH、4356-pH两株免疫小鼠组的特异IgA抗体水平下降,而DLD-pH株免疫产生的禽流感抗体表达随时间增加处于稳定水平。由此可见,三株乳酸菌均能诱导局部黏膜免疫应答。而在气管内,仅有鸡源乳杆菌DLD17-pH免疫组诱导了特异性IgA的显著性分泌,其出现的时间比肠道晚一周。在全身性免疫反应的检测中,我们发现三株重组乳酸菌免疫后小鼠,血清内特异性IgG抗体和HI效价都较低,其中DLD17-pH免疫组小鼠抗体滴度最高为4.5(Log2).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激增殖试验和CD4+/CD8+、CD19+细胞亚群细胞的变化表明重组乳酸菌可在体内激活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其中致敏的T淋巴细胞,主要以Th2型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有关,而三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由以上结果可知,三株表禽流感血凝素的重组乳酸菌,口服免疫小鼠后,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刺激机体发生禽流感特异性体液、细胞免疫反应;但因菌株来源、特性的不同,免疫效果差别较大。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在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效果最好,尤其可以有效诱导肠道、呼吸道黏膜特异性IgA抗体的分泌,更适合应用于家禽禽流感的黏膜免疫。4.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口服免疫雏鸡效果的研究运用第三章筛选的优良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口服免疫雏鸡,研究雏鸡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和全身免疫抗体水平的变化,并对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在雏鸡肠道内的定植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与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口服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不但能诱导空肠、盲肠黏膜局部特异性IgA的产生,还能够诱导气管处黏膜特异性IgA的产生。此外,口服重组鸡源乳杆菌也能够诱导全身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但是水平较低。与皮下免疫禽流感灭活疫苗组相比,重组鸡源乳杆菌的口服免疫24h后,能显著上调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组织处的细胞因子IFN-γ、模式识别受体TLR-2、防御素AvBD-9的基因表达;而下调细胞因子IL-4基因的表达。盲肠内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数量的检测表明,口服免疫后,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能够粘附定植于盲肠黏膜处,并且在21天菌落较为稳定。总之,口服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不仅可以激活消化道局部组织早期细胞因子的分泌,而且在呼吸道、消化道局部以及全身均能有效的诱导禽流感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因此口服表达重组鸡源乳杆菌DLD17-pH为家禽禽流感的预防和免疫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多氮杂环多羧酸及其氮取代化合物因其特殊的螯合能力近年来得到了日益广泛的研究 ,多氮杂环烷多乙酸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报道较多 [1~ 3 ] ,而多氮杂环多丙酸及氮上带 3个碳原
辽民间音乐孙星群以契丹民族为主,包括奚人、汉人和渤海人共同建立的辽国,与北宋、与西夏相对峙,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它与五代相始,与北宋相终。其疆域本鲜卑之地,东北到今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因其自身所具有的通信速率快、网络频谱宽、智能性高、兼容性好且能够提供多种增值服务等多种优点,已经成为当今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正交频分复用(OFDM,
"扎根理论"自1967年被两位美国学者格拉斯和施特劳斯提出来之后,在社会科学研究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也经历了一些概念、技术乃至范式方面的变迁。然而,这种
<正>一、导言1990年代吉鲁(H.Giroux)曾提出,转向文化研究可以丰富、革新教育学研究的理论路径。[1]本文将已故台湾"新电影运动"先锋杨德昌及其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是为了实验由
<正>十几年来,在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终身学习研究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研究成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她历经几十年开创我
听课现象多次音乐公开课,我对身边的一些老师,做了持续的观察,有的匆匆忙忙走进听课现场,还不忘带一本杂志,下课铃声一响花几分钟时间急补一下听课笔记,以备检查时有个交代;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从央行发布货币政策信息到作用于实体经济需要一条具体的渠道,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形成了诸多观点。早期的研究建立在IS-LM分析框架之下,
目的观察新疆石榴皮煎剂对脾虚泄泻证模型小鼠的止泻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幼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番泻叶水浸剂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臭鸡蛋味的有毒气体。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可代谢生成内源性H2S,被认为是继一氧化氮(nitric 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