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判决书的书写是法官审理民事案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记录民事诉讼活动及其结果的载体,它不仅能充分体现出对诉讼当事人诉讼权益等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展示法官法律职业素养、树立法院权威形象、体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媒介。研究我国民事判决书规范化问题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规范化改革是深化审判方式改革、维护司法公正、满足司法实践需要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国家对裁判文书质量的提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民事判决书的改革也随之提上日程。但是在判决书的规范化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规范化标准的界定、如何进行规范化改革在理论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为了论述以上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事判决书规范化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我国民事判决书规范化改革的背景出发,在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了我国民事判决书发展的概况,以及在当前的司法改革背景下实现规范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接下来在肯定判决书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前提下,具体分析我国民事判决书规范化改革的现状,在这一部分对我国民事判决书规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地、具体地分析,主要强调了判决说理的重要意义。然后针对民事判决书规范化的要求,从语言要求、文字写作要求和法理情理要求三个层次对民事判决书规范化进行了阐述,以便提供相应的操作标准。在了解了民事判决书规范化整个概况后,本文对我国民事判决书规范化过程中遇到的相关争议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评析,主要总结了在理论和实践中对“法官后语”、公布合议庭不同意见、援引法律条文的问题和民事判决书的结构问题的肯定和否定意见,分析其合理性,或对其不合理性提出质疑。最后对民事判决书规范化相关制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进一步增强民事判决书的说理性、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完善多元解决纠纷机制、重构民事判决书的签发制度和完善公示判决书制度等多元方面进行完善和改革,剖析这些制度的发展状况及发展潜力。希望通过文章多层次的整体论述可以使大家对民事判决书的规范化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更好地实现我国民事判决书的规范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