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著名士人王象晋关心国计民生,重视农业。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以总结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指导农业生产为目的,编撰了《群芳谱》一书。《群芳谱》并非古代文人消遣岁月、修身养性的玩雅之作,书中蕴藏了丰富的农学思想和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极具农学价值。王象晋在《群芳谱》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农业思想体系的核心——“三才”理论,强调农业生产中“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的原则,并明确提出了“人力夺天工”的农学思想,强调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唯风土论”思想,成为我国历史上较早提出反“唯风土论”的人士之一。为了应对当时频发的灾荒,《群芳谱》提出了一系列减少农业灾害和救荒济饥的措施。首先,《群芳谱》强调农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尽量做到不违农时,以达到预防农业灾害的目的;其次,针对常发的农业灾害,《群芳谱》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如在预防霜冻灾害时,介绍了“覆盖”、“烟熏”以及“施肥”等方法;最后,《群芳谱》十分重视对救荒植物的记载,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在发生饥荒时能够准确地辨别出可以食用的植物,从而达到救荒济饥之目的。《群芳谱》一书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就,如:稻、麦等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果木的栽培管理与滴灌技术;甘薯的藏种、繁殖、用地技术;苧麻、棉花的整枝技术;以及肥料的堆积煨制技术等等。故而它是中国十七世纪一部重要农书,书中农学思想丰富,农业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在理论上推动了传统农学的发展,在实践上促进了农业的进步,所以在中国农学史上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