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魏晋以来文学自觉意识的觉醒,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意识更加突出,新旧文学观念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文坛上出现了“声律说”、“文笔之辨”“古今文体之争”等一系列在我国文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几乎进入到齐梁之际每个文论家的批评视野,引起了他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论争,由此掀起了我国古代文论史上规模罕见的一场文艺论争。在这场文艺论争中,齐梁时代的文论家们各执己见,针锋对决,他们的远见卓识无不张显出魏晋时期个性自由解放和极富艺术精神的时代风貌。作为集六朝文论之大成的《文心雕龙》,是在齐梁文艺论争这一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可以说,《文心雕龙》中诸多精妙绝伦的理论观点都是在齐梁文坛激烈而活跃的文艺论争的启发下提出的,刘勰在论述阐释自己的理论观点时,处处彰显出对齐梁文艺论争中这些具有深刻阐释空间的焦点问题的接受与理解。正因如此,离开齐梁文艺论争的文化背景,《文心雕龙》中的许多理论问题便难以得到更好阐发,甚至难以理解。本文选取齐梁文坛上争论最为激烈的“声律说”、“文笔之辨”、“古今文体之争”这三个焦点问题,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充分关照齐梁文艺论争的时代背景,探索《文心雕龙》与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文心雕龙》对声律问题的研究是在沈约等人倡导的齐梁声律说基础之上的发扬与创新,其理论内涵之深广远胜于沈约等人的声律说。一方面,刘勰在其《声律》篇中响应了沈约等人所倡导的声律说;另一方面,刘勰对声律问题做出了全新、科学的理解,他探求到了声律由来的本原,同时通过对实现声律和谐途径的分析探究,提出了相对宽泛的声律运用原则,从而确立了“和韵”的声律美学理想。“文笔之辨”可以说是齐梁之际文风递变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演变加剧了文体观念的辨析,由此引发了齐梁文坛上的“古今文体之争”。古今两大阵营旗帜鲜明的论争将齐梁古今文体之争推向极致,充分显示了不同文体形态和文体观念之间的激烈冲突,促进了古体向近体的进化。《文心雕龙》在论及这些问题时,一方面力图采取“唯务折衷”的态度,另一方面其持论又绝不含糊,而是强调酌古御今、执正驭奇,这充分体现出《文心雕龙》博采众家之长而又独树一帜的理论特点。应该说,学界历来重视对齐梁文坛之“声律说”、“文笔之辨”、“古今文体之争”等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但将《文心雕龙》置于齐梁文艺论争的文化背景之下,全面考察其对这些颇具争议的理论焦点问题的理解与阐释,此类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际上,当我们在齐梁文艺论争的时代背景之下来考察《文心雕龙》的时候,“龙学”便展开了一番别开生面的新风景。无论“声律说”、“文笔之辨”,还是“古今文体之争”,它们作为我国古代文论中重要的理论问题,以及《文心雕龙》对这些问题的独到见解,其中所蕴涵的文学思想可以说为当代文艺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理论资源,对于现今的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完善仍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