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球啦啦操是舞蹈啦啦操的典型项目,随着啦啦操赛事的发展,对花球啦啦操竞技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本手位是花球啦啦操的基础核心元素,提高花球啦啦操技术的前提就是加强基本手位动作技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在对手位动作和花球啦啦操之间的关系及手位动作要求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花球训练瓶的训练原理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对“花球训练瓶”的运用方法和训练过程进行构建,并运用实验的方法对其效果从延迟性肌肉酸痛、握力、定位准确度、成套动作手位表现以及学生主观感受等进行了检验,旨在丰富花球啦啦操教学训练内容及手段,为提高训练水平提供方法借鉴。结果表明:1.手位动作是花球啦啦操的核心元素,它不仅是成套编排的基础、凸显花球啦啦操的项目特征,还能够完美体现花球啦啦操的独特文化。其动作要求主要有短暂加速的发力、定位制动的控制以及锁肩控制的姿态。2.“花球训练瓶”是利用负重抗阻和功能性训练原理,其重量宜控制,有利于规范花球持球、加强手位的定位控制以及判断手位动作变换速度,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花球训练瓶”的训练过程可划分为手臂定点、移动到位和肢体配合。3.持瓶练习后,实验组的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肱肌以及肘肌的延迟性酸痛情况整体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持“花球训练瓶”训练比徒手训练对肌肉的刺激和动员更加有效,可以弥补徒手训练不足。4.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握力指标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实验后的握力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花球训练瓶”对手臂力量的增长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练习时间有限,很难在短时期内大幅度地增长。5.在手臂定位准确度指标上,实验组在矢状面30°和额状面45°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组左臂在矢状面30°的定位误差值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其原因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右臂的使用率高,左臂锻炼较少,因此“花球训练瓶”的对称负荷对左手定位准确度的提升作用相对较明显。实验说明使用“花球训练瓶”能够有效缩小规定手臂动作的角度误差,提高手位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6.实验组的成套动作手位表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手位动作到位准确和锁肩控制两个维度上尤为显著(p<0.01),说明使用“花球训练瓶”能有效加强成套动作手位技术表现。7.91.67%的学生对“花球训练瓶”持支持的态度,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91.67%的学生认为使用“花球训练瓶”对自身手位技术的提高有明显效果,其中100%的学生认为该手段对自身手位发力有积极影响;75%认为对手位发力和定位有积极影响。说明将“花球训练瓶”运用到花球啦操的技术训练中具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