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区域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可以完善中国区域发展机制,更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被正式提出,并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而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产业转移可以凸显各地主要职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地区间资源流通和产业互补。京津冀产业转移以2005年首钢搬迁为标志正式展开,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然而产业转移是否真的推动了地区协调发展,又是否取得应有的成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通过梳理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转移相关理论,总结了产业转移效应和京津冀产业转移相关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能力;采用面板回归模型,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三方面分析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效应;再进一步将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应用EES模型和PSR模型建立了产业移出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京津冀产业移出效应;从而明确产业转移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已经取得的成效,提出如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增强产业转移效应的有关政策建议。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方面,河北承接能力较强,主要是由于具有成本优势以及较高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但还需要提升技术研发能力,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天津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技术研发能力等,但是其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空间没有河北充足;(2)通过京津冀产业承接效应评价发现,承接产业转移会促进承接地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承接地就业人员数量、提高人员收入,但是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要在产业转移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3)从京津冀产业移出效应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是产业移出效应中最重要的硬性因素,高于经济和社会因素,由于产业转移,北京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人员疏解,提高了劳动力收入,但是重工业等的移出也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限制了产业移出效应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