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榆林市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排到了全省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作为一个榆林市人,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对榆林市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忽视产业结构对于发展的意义以及对于产业结构问题的漠视,使得我对榆林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抱有深深地忧虑。就是由于这种疑虑以及作为一个榆林人的责任感,使得我决定将自己的论文研究内容确定在产业结构上。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得出了产业结构对榆林市发展的意义,表现为: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榆林市摆脱传统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困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接下来阐述了本文运用到的产业结构相关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涉及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为本文对榆林市产业结构现状描述范围的确定指明了方向。同时它对于产业结构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理论后,本文通过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是产业发展模式与榆林市相似的地区,通过总结他们在发展过程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经验,对本文最终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借鉴。有了理论和经验的指导,接下来本文则是完全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展开。对榆林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的表述,本文尽可能的表面化,这样更能突出问题的严重性,更具有分析性。而对于问题的分析,也就是对于原因的探索则更注重于从深层次挖掘。这也就使得本文对产业结构问题的表述与原因的表述之间看似缺乏联系性。同时,原因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全的关系。也就是说,某一个原因导致了所有问题的出现,而不是某一个原因只导致一个问题出现。本文认为,榆林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②产业结构偏离度大。③产业资源依赖度较高。④主导产业带动力弱。原因则主要是由于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对产业发展激励的不足;科技创新动力的缺乏;劳动力素质偏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关于对策的提出,本文并没有标新立异的提出一些独有的解决方法。而是采取的是“拿来主义”,也就是将其它国家或地区一些适合解决榆林市当前产业结构问题的经验拿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就是通过分析自己,分析别人,最终得出该从别人那里拿来什么来解决当前榆林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榆林市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