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比较不同浓度七氟醚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质量。2.探讨可以适用于无肌松甲状腺手术中最适的七氟醚浓度,减少因七氟醚过少或过度用药、肌松残余等引发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90例。ASA分为I级或II级;血常规、血凝、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年龄为4060岁,BMI为1825kg/m2。排除血常规化验异常,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术前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对吸入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各30例,分别为1MAC七氟醚(S1)组、1.5MAC七氟醚(S2)组、2MAC七氟醚(S3)组,3组患者均使用咪达唑仑、七氟醚、瑞芬太尼诱导后行气管插管。调整七氟醚浓度至切皮时达到稳定,S1组术中调整七氟醚浓度为1MAC,S2组术中术中调整七氟醚浓度为1.5MAC,S3组术中术中调整七氟醚浓度为2MAC,三组术中均泵注瑞芬太尼。麻醉过程中,三组患者BIS值维持在4060,血压升高或降低超过基础血压20%时通过加大或减小药物量或调整输注液体量调节。经以上处理3min后MAP值仍大于基础值的20%时,予以尼卡地平0.2mg/次,若MAP仍小于基础值的20%时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静脉注射多巴胺1mg/次,HR<50次/min或>100次/min时,则分别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次或艾司洛尔1mg/次。必要时可重复给予。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患者帕瑞昔布纳40mg静脉注射。手术结束时停止七氟醚吸入,调整氧气流量至3-4L/min,停止瑞芬太尼泵注,接麻醉气体吸附器。三组患者均使用术后静脉镇痛泵。观察并记录入室5min后(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切皮时(T3)、切皮后5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拔管后5min(T7)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脉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PET-CO2)。观察并记录麻醉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睁眼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即苏醒时间。测定患者拔管后的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即苏醒质量;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结果:1.三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中,S1、S2组患者从停止吸入七氟醚到患者出现自主呼吸的时间、自主睁眼时间都较S3组患者所用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S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导管拔出时间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拔管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比较三组患者在入室5min后(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切皮时(T3)、切皮后5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拔管后5min(T7)的SpO2、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在入室5min后(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切皮时(T3)、切皮后5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拔管后5min(T7)的MAP进行比较,三组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组患者在插管后5min(T2)、切皮时(T3)、切皮后5min(T4)、手术结束时(T5)组内比较显示,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S1组患者术中、术后的MAP较其基础的MAP升高;6.三组患者在入室5min后(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切皮时(T3)、切皮后5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拔管后5min(T7)的HR进行比较:S1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进行组内比较,插管时(T1)心率与入室5min后(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切皮时(T3)、切皮后5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拔管后5min(T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进行组内比较,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切皮时(T3)时的心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进行组内比较,插管时(T1)心率与入室5min后(T0)、插管后5min(T2)、切皮时(T3)、切皮后5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拔管后5min(T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1组与S2组、S3组患者各个时间点心率进行组间比较,分别在插管后5min(T2)、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三组患者拔管后躁动发生的比较,S1组、S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S1组、S2组分别与S3组比较显示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S3组患者发生躁动的概率高于S1组和S2组。8.观察三组患者术中知晓、苏醒期呛咳及呼吸抑制,术后烦躁、疼痛、恶心呕吐等情况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三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即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MAC七氟醚术中持续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时间短,苏醒质量高,手术室利用率较高,患者的花费少,更复合ERRAS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