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逐渐升高,现已成为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也是人类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因此,脑卒中的预防与后期康复越来越引起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研究表明,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房颤、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代谢综合征等为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脑卒中的确切病因和危险因素还未完全清楚。随着研究的深入,肝酶血清标志物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于心脑血管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本研究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生化、颈动脉超声评估、神经功能评估等指标,目的在于:1.血清ALT水平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相关;2.血清ALT水平是否与颈动脉内狭窄相关;3.血清ALT水平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期预后相关。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01月-2016年0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重症病区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9例,同时抽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及年龄比例与观察组相匹配。探讨血清ALT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短期预后及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从而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及评估提供新的实验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血清ALT是否为脑卒中发病、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血清ALT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卒中组多种已知危险因素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随着ALT血清浓度四分位数的升高,大多数所选定的危险因素的水平也随之升高。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血清ALT水平升高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OR=2.40;95%CI:1.23-4.67;P=0.011)。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关联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OR=2.00;95%CI:1.01-3.96;P=0.047)。3.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在女性(B=0.003,P=0.010)及男性(B=0.003,P=0.042)血清ALT水平与IMT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且观察到随ALT四分位数的升高,IMT的负担随之加重(P<0.001)。4.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年龄、BMI、降压治疗、降糖治疗、血清ALT、入院NIHSS评分、入院m RS评分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性别、BMI、TC水平升高、TG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而血清ALT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保护因素(OR=0.977;95%CI:0.996-0.999),其O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入院时性别、BMI、TC、TG、ALT与短期预后的关联性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水平升高为短期预后的保护因素(OR=0.856;95%CI:0.795-0.898)。结论1.血清ALT水平升高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2.血清ALT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即血清ALT水平升高增加IMT的负担。3.血清ALT水平升高为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由于其心房丧失了规律有序的电活动,被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所取代,导致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房颤发生的原因包括
目的:探讨中国湖南汉族人群CRP基因3’-UTR区域+1846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和血清CRP水平的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5例脑梗死患者和121例健康对照者
史居华1956年生。江苏省美学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直书法协会理事,曾任《东方艺林》执行主编,出版《史居华书画作品集》。  癸未岁尾,居华的第一本自选的书画集付梓前,他拿来样稿耍我作序。他属羊,那年是他的本命年,算算他已度过了人生的第47个春秋。47年间,他参过军,当过工人,也做过企业的干部,最终,他把人生的脚步落实在中国书画的园地里。我以为,这正是他适于性灵的选择。  书画是人的创作。它
期刊
文章以山西省乡宁县台头镇峰岭村为例,针对资源型地区农村出现的问题和转型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根据其可利用的资源现状,提出了旅游规划中农村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