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境遇与超越——论张贤亮的文学创作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2228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贤亮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家,其本人因为资产阶级血缘关系和早期诗歌创作被强制改造了二十多年。而文革结束后他就笔耕不缀地将这段历史作为重点,叙述了知识分子在苦难生活中的遭遇以及试图挣脱链锁、超越历史与现实的欲望。同时,张贤亮的文学创作一直有着很强的知识分子意识,在文学中积极思索和追寻国家民族兴盛的出路,渗透着知识分子的启蒙精神和教化作用。并且,张贤亮是一位积极探寻文学创新的勇敢有个性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总体上都开了风气之先,同时他多样的身份也让他成为中国文坛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  本文就是以张贤亮在文革结束后的创作为研究对象,按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类型分成三章。  第一章论述张贤亮在伤痕、反思文学中所书写的知识分子身份的矛盾性,揭示出张贤亮笔下的艺术形象在历史创痛中的人性嬗变。在这部分作品中,张贤亮和其他“归来作家”一样在叙说苦难现实所导致的精神异变中充满了自省和忏悔意识。但张贤亮却又试图通过作品形象的自我醒悟得到历史的原谅和救赎,因此展示出来的自剖充满了矛盾,也给文坛增添了一种矛盾复杂的知识分子形象。  第二章提出张贤亮在改革文学中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积极探索,虽是知识分子对民族兴盛的积极参与,但也是英雄幻想式的改革。随着社会重心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文学也进入多元求索阶段。有着很强入世精神的张贤亮,在这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充分表达了知识分子渴求突破,大胆改革的想法,彰显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强烈的政治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也充满了知识分子的英雄梦色彩。但也因作品中过重的社会改革思想,缺少对社会问题的情感表达和能触及灵魂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作品的艺术性。  第三章探讨张贤亮对市场文化的担忧和自身的宗教超越。随着经济大潮铺天盖地涌来,一方面消除了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知识分子面对相应而生的社会伦理道德迷失的现状表现出深切的焦虑和关怀,论文期望勘探出现实生存境遇背后真正的伊甸园。同时文学的边缘化导致知识分子在现实中被忽视的没落感和交杂着无法消退的苦难记忆让其不得不在宗教教义中寻求安慰和超越。
其他文献
柯昌济先生是较早从事古文字学研究工作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近代着名的文字学家和史学家,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古文字学研究中极具实力的“四少年”之一。他的研究范围较广,其主要着
数学知识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同时也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对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一直居高不下。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对应
期刊
就中国散曲研究来讲,地域性和群体性的研究迄今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湖北散曲作为地域性和群体性意义上的比较全面地研究,目前尚无人涉足。本人拟从元、明、清三代探讨湖北散曲
梁启超称姚际恒为“清初最勇于疑古的人”,以肯定其独立思考的精神。姚际恒是清代是第一个对汉学举起叛旗,又不尊崇宋学,对二者一起批判的学者。他在《诗经通论》中大胆地推翻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