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通过抑制FoTOR信号通路调控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力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马铃薯枯萎病和干腐病是马铃薯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重要真菌病害,能够导致马铃薯大面积减产和采后损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o)是一种寄主范围十分广泛的土传病原真菌,可引起100多种植物枯萎病的发生。因此,防治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和干腐病对马铃薯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酚类化合物,调节植物中的多种发育过程和应激反应,也可分泌到体外影响根际微生物的分布。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of rapamycin,TOR)是真核生物细胞生长、新陈代谢、激素应答、胁迫响应等关键的调节因子,在调控病原真菌的致病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SA衍生物阿司匹林对TOR信号通路的影响在动物细胞中已有一定的研究,然而,尚不清楚植物产生的SA能否靶向病原真菌TOR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病原真菌的致病力。因此,本研究以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为研究材料,探究SA对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致病力的影响,解析FoTOR信号通路在SA调控病原真菌致病力过程中的作用,为SA作为生物杀真菌剂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为防治马铃薯干腐病(枯萎病)提供参考。本文通过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揭示了植物激素SA通过FoTOR信号通路抑制尖孢镰刀菌致病力的分子机理。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①从马铃薯干腐病薯块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菌株,并使用酵母TOR蛋白序列作为参考在尖孢镰刀菌基因组数据库搜索,发现尖孢镰刀菌含有2个TOR基因。进化树分析和激酶结构域序列比对表明FoTOR在物种间是进化上保守的。使用酵母TOR信号通路的组分作为参考进行同源比对,发现尖孢镰刀菌的基因组中也存在保守的TOR信号通路相关组分。基因缺失突变实验表明尖孢镰刀菌中主要是FoTOR1基因发挥功能。TOR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可以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并显著减少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病斑面积;而且FoFKBP12可介导RAP对FoTOR蛋白活性的抑制。
  ②用不同浓度的SA处理尖孢镰刀菌,结果发现SA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扫描电镜结果表明SA处理导致尖孢镰刀菌的隔膜间距缩短,菌丝扭曲膨胀,进而抑制菌丝的伸长。孢子计数结果显示SA浓度越高孢子数量越少,表明SA处理抑制尖孢镰刀菌的孢子产量。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SA可以促进FoSNF1的磷酸化且FoSNF1敲除突变体(Δsnf1)对SA不敏感。进一步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发现FoSNF1与FoRAPTOR存在相互作用,并且用SA处理的菌丝中FoRAP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而FoTORC1的下游组分FoRPS6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SA通过激活FoSNF1进而磷酸化FoTORC1的关键组分FoRAPTOR,导致FoTORC1信号通路被抑制。
  ③构建FoTOR1的cDNA文库进行互作蛋白筛选,结果发现一个新的FoTOR1互作蛋白FoTIP4(TOR interacting protein4)。Fotip4缺失突变(ΔFotip4)实验表明ΔFotip4缺失突变体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受阻,且ΔFotip4菌株的孢子产量显著降低,表明FoTIP4调控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发育。水杨酸敏感性实验表明ΔFotip4菌株耐受水杨酸,马铃薯叶片和薯块的接菌实验显示ΔFotip4突变菌株的侵染面积显著减少;进一步玻璃纸穿透试验证明FoTIP4基因能够影响尖孢镰刀菌的穿透能力,从而说明FoTIP4在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力中发挥重要作用。定量PCR及EMSA实验结果表明,FoTIP4可以调控尖孢镰刀菌细胞壁降解酶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致病力。
  综上所述:外源SA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尖孢镰刀菌的营养生长、孢子产量和致病力。尖孢镰刀菌中存在保守的TOR信号通路,且FoTORC1在尖孢镰刀菌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初步阐明了植物激素SA通过FoTORC1信号通路调控尖孢镰刀菌致病力的分子机理,即SA通过FoSNF1磷酸化FoRAPTOR进而抑制FoTORC1信号通路,FoTIP4作为FoSNF1-FoTORC1信号通路下游调控CWDEs基因表达的关键调节因子,介导SA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致病力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大豆多肽具有降低血压、提高免疫力、抗氧化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多重作用,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植物乳杆菌作为人体肠道中定植的一种天然、安全、高效的益生菌,在抑制有害菌繁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大豆多肽和植物乳杆菌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多为单独作用的研究,而二者联合作用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拟以大豆多肽和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先通过体外试验评价大豆多肽对植物乳杆菌的益生性能,再通过动物试验研究大豆多肽联合植物乳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二者的联合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如下:
蝗虫是一类重要的世界性害虫,会对粮食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最近数年间,由于世界性的气候变暖,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繁交替发生,以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这一系列的环境变化为蝗虫爆发性增长的发生制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化学杀虫剂是治理害虫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但是造成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峻,威胁着许多动物甚至人类的生存安全。昆虫病原真菌为害虫化学防治提供了环境友好的替代品,但是其杀速率慢等缺点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昆虫对病原真菌形成了复
植物表皮毛是特化的表皮细胞,也是植物自我保护的屏障。拟南芥表皮毛通常是单细胞的,有分支的和非分泌型的。拟南芥表皮毛发育受转录因子复合体的控制,此复合体由R2R3MYB、WD40repeat(WDR)和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家族蛋白组成。番茄多细胞表皮毛发育机制和拟南芥单细胞发育机制不同,发育机制尚不明确。生长素作为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控制植物生长的方方面面。生长素喷施番茄秧苗可大幅提高叶片表面Ⅱ型,V型和Ⅵ表皮毛的密度。Aux/IAA蛋白和ARF蛋白在生长素信号转
致病性卵菌能广泛感染植物、动物及人类,严重威胁农林牧渔生产以及人类健康。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是最具破坏性的致病性卵菌,由其引发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主要的威胁。目前,对晚疫病的防控主要利用化学农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使其对病原菌的效果降低,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有效、安全及环保的防治方法。雷帕霉素靶标蛋白(TOR)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TOR能响应外部营养、能量和胁迫等信号,调控细胞生长、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生命活动。水杨酸(S
里氏木霉具有较强纤维素酶合成能力,是目前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主要菌株。前期预研发现,一定渗透压胁迫能促进里氏木霉细胞内纤维素酶的合成。因此,本课题利用购买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CICC2626)为出发菌株,构建了聚乙二醇(PEG)介导的渗透压胁迫环境,研究了该胁迫条件对产纤维素酶特性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学解析酶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差异表达,揭示渗透压胁迫条件下里氏木霉细胞内纤维素酶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论文主要开展如下研究工作:
  首先,研究了不同氮源和碳源对T.re
活性氧(ROS)在植物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机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机体正常生长、分化和抵抗生物/非生物胁迫所必需的。活性氧对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增殖和致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的活性氧对机体是有害的。目前,对卵菌如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疫霉中参与响应ROS胁迫的信号级联机制知之甚少。本文通过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多组学(转录组、蛋白组和蛋白磷酸化)分析,以致病疫霉T30-4为研究对象,解析H2O2胁迫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生长、发育和致病力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致病疫霉对H2O2胁迫的响应
昆虫病原真菌作为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因其具有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大多数丝状真菌都具有两种产孢方式:正常产孢和微循环产孢,相比于正常产孢,微循环产孢产孢快、产孢量大、孢子大小均一,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在实际应用中,外界条件是不可控的,孢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高温、UV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孢子的活力造成影响,从而限制了其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应用,因此研究调控昆虫病原真菌的产孢、抗逆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对于真菌杀虫剂研制和生物防治害虫作用重大。
  前期研究中发现
近几十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原发性肝癌更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肝癌的治疗方法也日趋完善,但是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研究原发性肝癌的生物学调控机制,从而获得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的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饰属于表观遗传学中的翻译后修饰,具有调控细胞信号转导、DNA损伤修复、RNA剪接等功能。而蛋白质的泛素化和去泛素化已经被证明可以通过改变其稳定性、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相关蛋白质的功能,从而调控
真菌杀虫剂是利用虫生真菌来控制有害昆虫的生物制剂,它主要利用了自然界物种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相比于化学农药具有靶标特异性、能在靶标害虫间传播、能杀死地下害虫、不易产生抗性、能持久杀虫、可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相容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农林业应用的热点。蝗绿僵菌(Metarhiziumacridum)能专一的感染蝗虫和蚱蜢,由于其寄主范围窄、环保、安全、易于批量生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作为重要生防真菌,其抗逆性、产孢量及致病能力成为研究的重点。
  LsdA(Late sexual developmen
Ovate Family Proteins(OFPs)和Trihelix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关于OFPs和Trihelix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主要集中于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中,而对番茄中OFPs和Trihelix转录因子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依然尚未清楚地阐明。番茄不仅是世界上广为栽培的高营养高经济价值的蔬菜作物,同时也是研究肉质果实发育和成熟的最佳模式植物。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SlOFP20和SlGT16基因作为本研究目标基因,以转基因技术、定量R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