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城镇化、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乡村地区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受到巨大影响,乡村景观格局也随之改变。为满足乡村发展对理论指导的迫切需求,本研究对基于景观功能评价的乡村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有利于丰富乡村发展理论,同时有助于乡村地区通过合理规划手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平衡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在系统总结乡村发展相关理论进展的基础上,依据AVC理论及乡村景观之“生活、生产、生态”功能的比重不同,提出七种乡村功能愿景式发展模式,分别为:乡居体验型、经济生产型、自然宜居型、原乡乐活型、创新农业型、环境保育型和综合富丽型。以乡村景观资源、功能和价值为参考,从生活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三个维度提出99项初始评价指标,通过专家咨询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等方法,构建乡村景观功能综合评价模型。以景观功能为结合点,将乡村功能评价与发展模式有机结合,最终建立乡村发展模式选择路径。最后,为验证本研究所建机制之合理性与可行性,先以发展较为成熟的成都三圣花乡为验证性研究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理论发展模式选择与乡村发展现状及趋势对比,证实机制之合理可行后,再以待开发建设的山西南安阳村为应用性研究案例地,将评价模型与选择路径应用于该村,得出该村适宜发展模式为乡居体验型,并从古建保护、产业转型、生态提升等角度提出乡村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