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视角下资产证券化会计研究

来源 :北京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近几年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并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我国对这一融资方式的会计规范尚不完备,落后于实务发展需要,因此,对资产证券化会计的研究愈发显现出紧迫性与重要性。本文研究了发起人视角下的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涉及了发起人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及列报与披露四个环节。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比较,为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的完善提供建议。   本文分为六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引言。本章从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出发,限定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视角,并归纳出论文的主要内容,即会计确认与合并特别目的实体的会计报表,本文的创新体现在将两者结合以考虑对表外处理的影响。   第二章,资产证券化概述。本章首先对资产证券化的含义与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图示展示了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几个关键点;然后归纳了资产证券化的各方参与主体及其各自在交易中发挥的作用,并以资产证券化的完整流程为例说明了各方主体的关系;最后,结合资产证券化的独特优势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这一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第三章,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问题。本章从资产证券化的会计要素入手,挖掘了资产这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特征,将其作为评价资产证券化不同确认方法的理论基础;本章将资产证券化涉及的会计确认问题分为两类,即新增项目的初始确认问题与基础资产的终止确认问题,并指出难点问题为基础资产的终止确认;然后紧扣资产要素的特征,通过对风险报酬法、金融合成法和后续涉入法的分析与比较,得出笔者对不同确认方法的评价与倾向。   第四章,资产证券化的计量与记录。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资产证券化会计计量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公允价值在不同项目上的运用、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公允价值不可获得时的会计处理;第二部分结合案例对不同确认方法下的会计记录进行了比较。   第五章,资产证券化的列报与披露。本章第一部分简要概括了资产证券化涉及的信息披露问题,借鉴并评述了IASB与FASB的做法;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发起人合并SPE会计报表的问题,首先结合安然事件强调了合并SPE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发起人与SPE关系的特殊性,指出了合并SPE的难点所在;然后对IASB与FASB合自的合并主张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行评价;本章进一步指出,应将会计确认与合并报表对发起人的影响联系起来考虑,提出了联系列报模型作为一条解决合并SPE难题的思路。   第六章,对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的政策建议。本章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现状及资产证券化会计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建立专门准则的建议;并对准则的总体原则和一些具体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指的是人们认可自己的行为、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当人们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的时候,他们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且在做这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周边的村落逐渐转变成城中村。城中村由于相关建设无序、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脏乱差,不符合城市形象,因此将城中村改造为真正
本文拟就金融市场风险测量的VaR 方法(在险价值法),阐述了几种主要的VaR 计量方法,包括局部评价法中的德尔塔-正态法和德尔塔-伽玛法,以及完全评价法中的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罗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