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纤维湿法缠绕工艺为研究背景,分析并探究了传统湿法缠绕过程中的间歇手动配胶-胶槽浸胶方式中存在的树脂适用期与高活性之间的矛盾问题,以及间歇配胶-胶槽浸胶方式引起的难以连续自动化生产等问题,结合国内外新型的自动浸胶-配胶及其相关技术发展情况,成功设计并搭建了一套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在线自动配胶-浸胶系统,利用实验室已有设备搭建了相关实验平台,对在线自动配胶-浸胶系统进行了相关实验及验证分析。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了新的氰酸酯树脂及尼龙6树脂体系的粘温特性、固化过程等工艺特性,并对传统手动间歇配胶-胶槽供胶方法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树脂体系混合后存在由树脂适用期引发的树脂基体高活性与适用期之间的矛盾关系;结合自动配胶相关技术的发展,列出了在线自动配胶系统的设计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线自动配胶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相关设备的选型情况,成功搭建出在线自动配胶系统。(2)阐述并分析了传统的浸胶技术,发现了在传统浸胶技术中由于树脂适用期的存在导致常用的胶槽浸胶方式难以长时间连续生产等问题,得出了浸胶方式是限制纤维湿法缠绕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的结论,提出了新型浸胶系统的设计要求,结合相关新型浸胶技术的发展,在满足浸胶系统方案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浸胶系统,完成了各部分构件的设计及成形加工,并最终搭建出了新型浸胶系统。(3)根据设计的配胶-浸胶系统搭建了缠制NOL环的设备,以新型氰酸酯树脂和HS-40碳纤维为原材料在不同的缠绕速度下进行缠制NOL环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相关实验数据,并对缠制的NOL环取样,测量其环向和轴向各个位置的含胶量、拉伸以及层剪强度等,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后,得出的结果表明:配胶系统输出树脂体系及其各组分速度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值保持在±3%的范围内,配胶系统混胶比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保持在±2%的范围内。证明了配胶系统输出与混合树脂具有高精确性,以及具有能对纤维速度变化做出及时响应的在线性;对配胶系统输出的混合树脂与手动混合均匀相同组分树脂的固化放热曲线的分析,证实了在线自动配胶系统混胶均匀性较好;NOL环各部分的拉伸强度和层剪强度能稳定的保持在同一个数值且误差值保持在±4%和±10%的范围内,NOL环环向和轴向各个位置的质量含胶量能够稳定的保持在28.5%-29.5%之间且误差值保持在±3%之间,结合NOL环样本微观形貌,分析了NOL环中纤维与树脂的分布,证明了新型浸胶系统能够保证缠绕件各部分具有均匀的浸渍情况和强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