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产数据反求煤层渗透率的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k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层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其变化受煤层有效应力及基质收缩效应的综合影响。常规实验方法不能同时实现以上两种作用对煤层渗透率的影响,而实际生产数据是储层条件变化的直接反映。因此,应用实际生产数据对煤层渗透率进行计算,能够较好地认识渗透率的变化,指导煤层气藏的开发。通过建立考虑自调节效应的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并对煤层气水产量方程进行无因次处理,结合煤岩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计算煤储层渗透率变化与生产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文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成果:(1)对煤层气井生产阶段进行研究。根据煤层气水产出特征,将煤层气井产出过程划分为排水阶段、气水同产阶段及纯产气阶段。(2)研究不同生产阶段煤层渗透率变化特点。排水阶段煤层渗透率受应力敏感作用呈下降趋势;气水同产阶段煤层受应力敏感及基质收缩作用同时影响,渗透率变化较小;纯产气阶段受基质收缩效应的作用,煤层渗透率得到改善。(3)提出了利用煤层气井累积生产数据计算煤层渗透率变化的理论和方法。根据煤层气藏储层在开发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点,建立了考虑自调节效应的定容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以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及累计产量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一套求解煤层渗透率变化的理论方法,得到计算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的数学公式。利用煤层气藏物质平衡关系式,得到煤层渗透率与累积产液量(地面)具有三次多项式的数学关系。(4)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10 口井的实际计算,得到了该10 口煤层气井储层渗透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煤层渗透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其中井5相对比较明显。对计算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渗透率与累积产水量呈较好的指数关系,与累积产气量呈较好的直线关系、与累积产液量(地面)呈较好的三次多项式关系。其中渗透率与累积产液量(地面)的回归结果与理论数学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吻合。
其他文献
中冶连铸二级系统以信息平台(IMC)为核心,重构了连铸二级系统框架,对原所有模型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并将模型分为过程控制模型(包括漏钢预报、动态配水、动态轻压下、切割优化
背景:近几十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在全球的发生率急剧上升,这加重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降低了儿童的生活质量。对儿童哮喘的预防在当今社会显得十分重要。有研究发现母孕期n-3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n-3 FA)的补充可能调节特定抗原导致的免疫应答,从而减少后代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几率。既往有meta分析对母孕期补充n-3 FA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综述,但纳入文献较
本文分析了热工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现有教学安排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开发能力出发,提出了热工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整合优化的基本内容、基本思
<正>无锡南门,旧称望湖门。从望湖门过南长桥,沿着南长街行不远,到跨塘桥,便来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入口广场上,置有吴良镛题字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巨石和"中国历史文
<正> 测定血浆凝血酶原、凝血酶及抗凝血酶Ⅲ的方法(如免疫法和血凝固试验等)已有不少报导。最近报导用三肽作底物测定血浆凝血酶及抗凝血酶Ⅲ。所用三肽是H-D苯丙氨酰-L-哌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清代中叶所画的《百苗图》和各种“苗图”是个有力的佐证。由于的历史的原因,在古代,苗族受压深重、迁徙频繁、分布面广、发
以不同生长年限园参为试材,测定园参根各部位的生物量、比根质量和比根长,描述园参生长过程中形态学变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皂苷含量及组成,结合酶联免疫
以聚砜(PSf)和醋酸纤维素(CA)为膜材料,一缩二乙二醇(DEG)为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改性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PSf-CA中空纤维血液
为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筛选出冬季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以红梗叶甜菜、羽衣甘蓝、红花石蒜3种观赏植物为试材,制成植物浮床,研究3种植物以及无植物浮床对城市
山茱萸属山菜萸科山莱萸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效果,是我国珍贵的传统木本中药材,医药用途十分广泛;在园林中常作绿化树种。在栽植过程中若任其自然生长,产量低。修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