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督促检查简称督查,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领导环节和领导方法,是推动中央和各级党委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路线、方针、政策,并一直运用督促检查手段推动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科学发展上来,国家宏观目标更加明确,总体规划更加科学具体,而抓落实的任务也更为繁重。与此相适应,督查工作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发展,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督查体系和网络。各地相继建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督查机构和工作机制,积累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督查方法,督查部门逐步成为党委、政府拓展的手臂和延伸的视角,在保稳定促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迫切的现实需要与丰富的督查实践相比,督查理论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各地督查工作者虽也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发表了很多关于督查工作的文章,但大多停留在领导讲话和经验总结的层面上,而对督查工作的渊源、性质、作用等都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甚至对一些概念的界定还存在模糊认识和分歧,因而极大制约了督查效能的充分发挥,也阻碍了督查工作的快速发展。为此,本文循着中国督查工作产生、成长的历史脉络,探索督查工作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通过对各个时期督查工作的概括分析,为研究当代中国的督查工作提供背景依据和经验借鉴;通过对当代中国督查工作机制的概括总结,结合当代中国决策运行实际,构建督查工作原理模型并进行探索研究,尝试揭示当代督查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运行规律;并通过古今中外督查工作的对比分析,深入查找当代督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上,借鉴中外督查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和思考,提出推进督查工作科学发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以期对构建督查理论体系、理清督查思路和推动督查实践发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