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乡差距问题是一个关键而又沉重的话题,“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十分突出,并且由于此问题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相互纠缠的结果,使其成为难以解决却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此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使城乡差距问题得到大大缓解。中国的城乡问题本身就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加之城乡二元结构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安排的结果,“中国特色”特点十分鲜明。本研究尝试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结合的视角,对城乡融合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以城市与乡村相互作用关系为主线,走出“以农研农”的视角,走出常规意义上狭义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视角,以城乡社会发展需求为宗旨,以中外城乡关系的相关理论为支撑,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统筹城乡视角出发,初步构建了城乡融合的基本理论体系。在以不同时间段分析诊断我国城乡关系演变历程和存在问题基础上,对城乡融合的制约因素、评价体系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第1章为导论,这部分的宗旨在于阐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及相关研究进展、论文的逻辑结构安排及本论文的可能创新和不足之处。第2章是中国城乡融合的理论基础分析,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城乡融合思想进行评析,为全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3章是国外城乡融合的经验教训分析,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融合的实践及措施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这些国际经验对我国城乡融合的启示。第4章是中国城乡制度环境分析,通过对制度环境与城乡融合制度的关系进行分析,从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方面对中国城乡融合制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第5章是中国城乡融合的制度变迁及其动力机制,通过分析中国城乡融合制度变迁的过程,挖掘出推动中国城乡融合制度变迁的根源,也就是城乡融合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最后对中国城乡融合制度变迁的动力结构进行分析。第6章是城乡融合制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将城乡经济本身看作是一个具有开放和关联特征的耗散结构系统,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对城乡关系的结构系统进行分析,设定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经验分析。第7章是中国城乡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政策性建议,确定城乡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及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科学的城乡评价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城乡融合灰色关联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城乡融合制度体系的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