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MPLS over WDM的两层网络生存性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改进,一个波长所能容纳的带宽能够达到OC-192(10Gb/s)甚至OC-768 (40Gb/s)。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更是大大扩展了光网络的带宽。然而一个业务连接请求的带宽可能较低,若为每个业务提供一个专用波长显然不经济。IP/MPLS over WDM就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IP/MPLS层能够提供低速率、细粒度的业务。业务量疏导(Traffic Grooming)技术能够将几个低速率的业务复用到高容量的信道中,并且可以在网络的中间结点进行智能交换。一条光纤的失效可能导致大量业务受阻,所以在光网络中保护技术显得尤其重要,即必须考虑网络的生存性。保护技术可以典型地分为三类:链路保护、分段保护和通道保护。在两层网络中,例如IP/MPLS over WDM,通道保护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层面上:在光层进行保护(PAL Protection at Lightpath)和在连接层(IP/MPLS层)进行保护(PAC Protection at Connection)。在本文中,作者研究了两层网状网中动态业务量疏导的生存性问题,并比较了不同生存性技术的优缺点。在本文第二章,作者研究了IP/MPLS over WDM两层网络中的不同生存性技术,并对各种生存性技术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总结出了不同生存性技术所适应的工作环境。在本文第三章,作者研究了以提高业务连接可用性为目的的网络生存性,分析了不同的保护策略对业务连接可用性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网络吞吐量与可用性的关系。在本文第四章,作者研究了业务持续时间对共享保护算法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业务持续时间的共享光路保护算法SPCHTA(Shared lightpath Protection based on Connection Holding Time Awareness)。通过仿真对比表明,SPCHTA算法比普通不考虑业务持续时间的算法更能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在第五章,介绍了作者进行两层光网络生存性技术研究时的软件仿真平台,给出了重要模块结构以及伪码。最后是全文总结。
其他文献
无线通信飞速发展至今天,人们对通信速率和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骨干核心网是全IP分组兼容的层次结构,提供高品质的宽带无线多媒体
后向散射系数的测量是大地回波特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地散射系数测量需要而设计的雷达散射计则是支撑其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在近垂直入射情况下
移动通信一般包括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两种制式,相比于FDD系统,TDD系统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上下行信道具有互易性,
在P2P内容分发网络中,参与文件下载与共享的用户节点(peer)随机加入,以及下载过程中和下载完成后随机离开网络等动态行为(peer dynamics) ,破坏了P2P模式的稳定性和负载均衡
在粮油品质检测中,需要进行滴定实验以获得样品中某种物质的浓度,以此作为质量好坏的判断依据。目前国内流行的检测标准都是以颜色变化为主。但在实际中,无论是人工操作还是
战术互联网利用不同频段的无线网络进行组网,在组网范围内实现任意两点之间的通信。本文使用SDL语言根据OSI分层模型设计并实现了战术互联网网关协议,为方便网关节点功能的测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伴随嵌入式软件规模的扩大,其复杂程度不断的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差,维护也越来越难。由此,如
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嵌入式系统中的多媒体传输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嵌入式视频通信系统具有非常大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超大规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