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资源过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群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是各种要素高度流动的复杂区域之一,也是资源环境压力高度集中的地区。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研究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明晰其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把握其承载上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促进城市群地区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群地域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等为指导,在界定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PS-DR-DM评价模型;运用状态空间法测度长株潭城市群2008-2017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通过划定预警等级进行评估预警;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预测多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2018-2027年资源环境承载力;并据上述研究提出了提升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总结分析PSR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量了城市群的资源集散性、要素流动性、发展维护性等特征,构建了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PS-DR-DM(压力-支撑,破坏-修复,发展-维护)评价模型,建立了包含6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的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2)2008-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上由超载状态过渡到临界超载状态,预警等级由橙色高警转变为蓝色低警,承载能力呈波动上升的“W”型走势。分阶段来看,第一阶段(2008-2009年)处于超载的橙色高警状态且承载能力呈下降趋势,第二阶段(2010-2014年)处于临界超载的黄色中警状态但承载能力呈快速上升趋势,第三阶段(2015-2017年)仍为临界超载状态但已实现由黄色中警到蓝色低警的转变且承载能力呈波动性上升趋势。(3)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维护型四种情景模拟结果都表明2018-2027年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基本都实现了由超载到可载的转变。其中,资源节约型情景是四种模拟情景里承载状态最差的情景,而社会维护型情景是四种模拟情景里承载状态最佳的情景。(4)今后应从资源集约节约、环境综合治理、社会维护提升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