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规模在逐渐增大,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它们扮演着重要的世界生产组织者的角色,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进行税收规避的现象。对于跨国公司而言,避税可以减轻税收上的负担,不断的追求其利润最大化;对于税务机关而言,反避税可以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实现纳税人之间的公平。避税与反避税是纳税人和税务机关永远无法避开的主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在各国间展开。同时,跨国公司的避税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为此各国纷纷加大反避税力度,制定了许多新的反避税法律和措施。自1998年颁布第一个系统性规范的转让定价法规以来,针对转让定价的税收立法、执法实践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历程。伴随着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从无到有,并且发展到如今的特别纳税调整税制,我国的反避税工作已走向更为规范的阶段,税务机关不断加强反避税力度,各地反避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本文根据国际税收学中的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理论,以针对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反避税为研究重点,对跨国公司的国际避税行为和税务机关的反避税措施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对跨国公司避税概念界定、动机和手段进行分析,揭示跨国公司避税的实质及其避税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对跨国公司进行反避税的重要性。其次,系统分析转让定价领域的避税和反避税情况,结合我国转让定价的现状和最新动态,提出转让定价的后续管理以及预约定价制度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情况。第三,建立双边预约定价制度博弈模型,分析其实践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完善我国针对预约定价的反避税措施提供更有直观性和说服力的建议。最后,根据以上相关论述及模型的分析和总结,提出针对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反避税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拓宽我国反避税工作的思路和视野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我国制定有关的转让定价反避税措施提供分析依据,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反避税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