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民消费水平随之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日常饮食中占非常大比例的生鲜农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价格因素在人们的选择中所占比例逐渐被新鲜、安全、营养等因素削弱。但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冷链率低、腐损率高、利润不均衡等。经过分析可发现这些问题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的主体关系松散、信息化程度不高、流通环节多、设施设备基础薄弱、监管力度不够等现象密切相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从农产品供应链整体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将供应链由松散的状态变为紧密合作的利益整体,通过参与主体之间的团结协作来提高整体效益。同时通过优化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缩短流通环节、借助信息工具等方式来实现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质量安全提高、成本降低并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首先阐述了生鲜农产品及其冷链物流相关概念,并简述了供应链管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分工协作及竞合理论、博弈理论等相关的理论,为后续的研究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然后对我国现存农产品供应链六种模式的结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从供应链参与主体要素、过程要素及支持要素三方面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参与主体关系松散、信息化程度低、上游农产品供应商不积极等问题突出,但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随后本文引入外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成功经验作为下一步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借鉴。之后构建了基于“互联网+”及SCOR模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及具体模型,在具体模型构建部分参照SCOR模型的三层结构,并以生鲜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例详细阐述了供应链构建过程。对构建的供应链模型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从农产品动态监控、质量检测系统及应急处理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安全保障机制。接着本文就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绩效评价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基于BSC模型及SCO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最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SX生鲜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分析,利用调查所得到的信息按照已选的评价方法对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对照企业实际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证明了上述评价方法具有可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