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准确治疗越来越备受医学界的重视,进一步评估是否准确栓塞,需要依靠CT门静脉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CTPV)清晰地显示门静脉、侧支循环血管及组织黏合剂的位置。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的38例患者,通过应用对外免费开放的3D Slicer软件对上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行门静脉及其曲张静脉的血管重建,观察组织黏合剂栓塞位置,从而判断是否准确栓塞胃底曲张起始静脉,比较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前后变化,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估,从而进一步指导内镜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因肝硬化行胃镜治疗或“呕血和(或)黑便”收入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前均已行CTPV检查,明确曲张的主要血管为胃左静脉,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通过放射科获取DICOM格式的上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的原始影像资料,不通过放射科设备的CT三维重建系统,而是通过在对外免费开放3D Slicer软件支持下,实现对上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的三维血管重建。需要观察的血管有:肝门主干,胃左静脉,胃短/胃后静脉。结果:通过3D Slicer软件对收集筛选的3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经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后上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三维血管重建,明确38例患者组织黏合剂栓塞的位置为曲张起始静脉。经过1-6个月随访,2例患者因“黑便”(5.26%)再次入院,3例患者因“呕血伴黑便”(7.89%)再次入院。比较治疗前后患者Child-Pugh分级(人类),5(13.16%)例患者术后Child-Pugh分级较前好转,4(10.53%)例患者术后Child-Pugh分级较前加重,29(76.32%)例患者术后Child-Pugh分级较前相同。NICE指数经过治疗前后对比,15(39.47%)例患者术后NICE指数较前改善,5(13.16%)例患者术后NICE指数较前加重,18(47.37%)例患者术后较前无明显变化。通过配对设计均数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有无统计学差异,得出白蛋白t=0.4780,P>0.50无统计学意义,总胆红素t=-1.15547,P>0.20无统计学意义,谷丙转氨酶t=-1.6699,P>0.10无统计学意义,谷草转氨酶t=-1.1506,P>0.20无统计学意义,谷氨酰转肽酶t=-0.68933,P>0.50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Slicer软件是一个免费开源且功能强大的图像分析处理平台,进一步评估组织黏合剂注射术后的栓塞位置,对治疗的效果、再次就诊时间及预后均有重要作用,目前3D-Slicer软件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通过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应用该软件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行门静脉及其曲张血管三维血管重建,可更好的指导内镜下治疗,软件有强大的扩张功能,应用于消化内科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本文的研究证实组织黏合剂位置均有效栓塞曲张起始静脉,对患者治疗前后的Child-Pugh分级(人类)的比较仅有10.53%较前加重,绝大多数较前没有进一步进展,13.16%的患者术后NICE指数较前加重,通过配对设计均数比较,得出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在统计学上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通过组织粘合剂注射术后,接受治疗患者的肝功能较前未出现加重情况。进一步对3D-Slicer软件深入研究不仅仅可以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对于消化内镜的治疗效果也具有指导和评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