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自体心包条带制作肺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2)评价国产钴铬合金支架经右室流出道置入术治疗肺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结合介入器械和实时影像学的术中“杂交”(hybrid)手术对肺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治疗价值。方法:(1)8只小型猪分别接受左侧第三肋间开胸,取自体心包条,用生理盐水浸泡30min后,环缩左肺动脉至原始直径的30%-40%,术后1个月正中开胸,应用心导管及造影检查测量左肺动脉环缩术后跨狭窄段收缩压差及狭窄处肺动脉内径,行肺动脉支架置入术,3个月后取材行组织病理检查。(2)将8只小型猪分别接受左侧第3肋间开胸,取自体心包条环缩左肺动脉至原始直径的30%-40%,术后1个月正中开胸,在X射线引导下经右心室流出道置入球囊扩张支架,并应用心血管造影检查评价这种新型肺动脉支架置入后的位置和血流动力学功能情况。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取标本行大体病理、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1)左肺动脉环缩后即刻,左肺动脉内径从(16.0±0.4)mm减少到(6.4±0.2)mm(均数±标准差)(P<0.001),而术中环缩后跨狭窄段压差为35(18-52)mmHg(中位数,极值),环缩术后1个月与环缩后即时结果比较,动脉内径(P=0.697)及跨狭窄段压差(P=0.6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环缩术后8只小型猪均存活,未出现环缩带松脱、断裂等并发症,也未出现左肺动脉发育不良或动脉闭锁。病理结果显示环缩处肺动脉未见钙化灶,周围肺动脉壁组织大致正常。(2)8只小型猪左肺动脉环缩模型运用杂交手术技术行支架置入后,左肺动脉内径从(6.4±0.2)mm增加到(15.6±0.4)mm(P<0.01),而跨环缩狭窄段压差从34.5(23-52)mmHg下降到6(1-20)mmHg(P=0.012);随访期间8只小型猪均未出现支架脱落、动脉夹层、血管破裂等并发症;扫描电镜显示:所有小型猪肺动脉支架贴壁及内皮化良好,未出现支架腐蚀、断裂,其中2只随访3个月后出现支架内新生内膜增生,但并未导致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结论:(1)在动物肺动脉狭窄模型制作中,应用自体心包环缩带是切实可行的。(2)在动物肺动脉狭窄模型中,运用杂交方法经右室流出道置入新型球囊扩张支架是安全有效的,杂交手术不仅可以避免体外循环,还能减少手术创伤,对于提高肺动脉狭窄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