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学中的关注度指的是通过领会他人的言语/非言语暗示,或者观察周围情形,推断出他人的需求,并能在别人提出请求之前就主动给予帮助的礼貌素养。除了具体情境因素(如负担、人际关系)之外,关注度的展示与评价也取决于文化、社会环境、年龄等因素。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调查研究两组来自中国和英国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在关注度方面的展示和评价。本研究采用日本京都大学福岛教授开发的包含六个真实生活情景的问卷,对93名中国大学生和70名英国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两组参与者在关注度的展示与评价方面的差异、提供帮助所需承受的负担与关注度的展示和评价的关系、以及展示者和受益者间不同的人际关系对关注度的展示和评价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第一,中英两组参与者在其中一个权力距离较高的情景下的选择有重大的差异,中方参与者的展示比例显著高于英方,这是由于两种文化中不同的权距观导致了不同的礼貌观念。而两种文化中不同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倾向也使得中国的参与者更强调对关注度的偿还,并且倾向使用更加间接的请求策略。第二,关注度给展示者带来的负担强度与展示率呈负相关关系,负担强度越高、展示率越低。但是根据调查结果,负担强度与关注度的评价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第三,如果展示者与受益者的关系较亲近,关注度的展示率较高,对关注度的评价和感激程度则较低。而如果展示者与受益者的关系较疏远,对关注度的展示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却会提高对关注度的评价和感激程度。本研究对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礼貌和关注度的展示与评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在跨文化沟通中,应对不同的权力距离等文化倾向调整对礼貌和关注度的期待。本研究在福岛教授的研究基础上,发现除了涉及隐私的关注度可能得到负面评价外,偿还关注度的心理负担也可能导致对关注度的负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