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虽然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一种可以修复或者治愈股骨头坏死的方法。随着病程的进展,坏死的股骨头最终会发生塌陷,患者不得不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目前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虽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学说,但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可归咎于缺少一种可以模拟人类股骨头坏死病理变化过程的动物模型。目的通过改良的手术路径,应用液氮冷冻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一种模拟人类股骨头坏死病理变化过程的实验动物模型,为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10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月龄3.0+±0.2,体重3.2±0.4Kg,选取左侧股骨头为实验组,右侧股骨头为空白对照。耳缘静脉麻醉后固定实验动物,取髋关节外侧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筋膜、肌肉暴露股骨近端,选取进针点并以合适前倾角、外展角以及深度沿股骨颈方向钻入2.0mmm克氏针,将液氮冷冻仪探针插入孔道进入股骨头区域,对股骨头进行冷冻一复温2个循环,冷冻、复温时间均为半分钟,缝合切口后放回原笼位。于术后4周取出股骨头观察股骨头形态、颜色等变化,并即刻行股骨头X线、micro-CT和MRI检查,最后行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术后均无死亡。通过对实验兔双侧股骨头大体形态观察,实验组股骨头软骨下骨颜色变深,呈暗红色,负重区有小片状坏死灶。X线结果示实验组软骨下骨小梁排列紊乱,但无明显的骨质密度改变。micro-CT示实验组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稀疏、紊乱,出现多处骨小梁连续性中断。MRI示实验组股骨头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片状的高、低混合信号区。病理组织切片结果可以发现软骨变薄、细胞排列紊乱,骨小梁变细、排列紊乱,脂肪细胞融合,空骨陷窝形成等。10只实验兔的左侧股骨头均出现早期坏死的表现,成功率100%。结论本实验通过新的手术路径用液氮冷冻法成功制备了兔股骨头坏死的模型,手术创伤小,无需切开关节囊和脱位股骨头,操作简单,可作为兔股骨头坏死造模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