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青年公务员的职业压力及调适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2666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各方面各领域均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逐渐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党风政风为之一振,社情民风为之一新,中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逐渐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下一系列客观环境的变化,对身处基层一线的乡镇公务员而言感受更为深刻。在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县级和县级以下公务员人数约占公务员总数的70%。在这支位于“金字塔”结构最底端的乡镇公务员队伍中,青年公务员一直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他们大多数正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期和初步发展阶段,相当一部分青年公务员还未完全适应从校门到机关大门的转变,由于他们的工作年限较短,工作经历相对匮乏,工作阅历比较简单,所以承压和抗压的能力相对较弱。而基层庞大的工作任务、繁多的考核项目以及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等因素,在给他们工作上带来极大考验和压力的同时,也很有可能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时,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极易出现职业倦怠、内心焦虑、抑郁等心理和情绪障碍,这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家庭和睦,还会降低其工作绩效,甚至降低政府政策的执行效果。基于此,研究新形势下乡镇青年公务员的职业压力状况,适时提出一些调适和缓解工作压力的建议,有利于有效地促进基层青年公务员的职业健康成长,维护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完善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本文以山东省T县的乡镇青年公务员为研究案例来研究基层青年公务员的压力状况及调适方法,通过编制T县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压力测量量表,调查了T县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压力源及压力现状,综合运用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详细分析了职业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提出了调适压力的意见和建议。总的来说,按照影响力的大小,影响T县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压力的原因可归结为个人—生活、组织因素和社会环境三大方面:来自个人—生活方面的压力源主要是岗位胜任力、职业期待、个人气质与职业兴趣以及婚恋择偶。来自组织层面的压力源主要是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人岗匹配度与晋升机制。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源主要是中国文化环境特性。针对这几方面的原因,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乡镇青年公务员职业压力管理和调适的几点对策和建议。个人层面包括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掌握调适压力的方法,优化个人生活方式以及培养主观幸福感等内容。组织层面的措施包括人岗匹配管理、完善能力培训体系、培育良好职业精神和制定职业成长规划等。社会层面的措施包括做好正面宣传、加大社会支持以及引入EAP援助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在近年来也发展的十分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以较快的速度在不断的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并
以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旗实验区为例,分析了典型庭院中提高收集雨水经济转化利用效率的途径。以庭院经济种植业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雨水经济转
利用广义熵L指数的分解结果表明,东、中、西部的地域间差异长期主导着对外贸易发展的整体差异,而地域内差异在近年来有所上升。影响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对外贸易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沈阳市皇姑区地方税务局共有干部职工204人,负责10,248户私营以上企业和6,225户个体工商户的地方税收和费种征收管理。多年来,皇姑区局始终坚持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建筑和人口也越来越密集,人员密集场所逐渐增多,这类场所其中的安全隐患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火灾是人员密集场所会发生的事故中次数较多且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重大风险。在现代高层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易快速蔓延,人员快速疏散相对困难,会拖延最好的逃生时机进而造成大量人员傷亡。所以,本文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特性作以研究,找出其存在的火灾隐患并给出有效的防范性措施。  关键词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最佳康复时间,为临床ACL重建术后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年-2019年天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50名
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在石油化工、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服役于腐蚀介质和摩擦腐蚀交互作用工况中的不锈钢零部件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
一、职工文化的重要作用   “职工文化”的理念是由当代工人杂志社首创的。2009年3月31日,由辽宁省总工会主管的当代工人杂志社发起筹办的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工人文化的群团组织——辽宁省工人文化建设促进会在沈阳成立,职工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企业的“软实力”,职工文化在辽宁的国有大型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企业把职工文化和工会工作、企业发展及职工维权有机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