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混积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2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柴达木盆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化,复杂储层已经成为今后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测井面临的难题将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小梁山为代表的柴西北中浅层,特殊的沉积、成岩和构造演化地质条件,造成了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多样,特别是储层岩性混积特征明显,即有碎屑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又有碳酸岩(灰岩、泥灰岩、泥晶灰岩、藻灰岩等),各类岩性间以薄层、薄互层相间,除藻灰岩和粉砂岩外,很少有单一岩性的储层,测井岩性识别难;低渗储层储集空间小,渗流能力差,储层有效性评价难度大;地层的非均质性造成储层孔渗关系等复杂多变,常规方法难以建立高精度的解释模型;地层骨架对测井信息的贡献远大于孔隙部分的贡献,导致油、水、干层测井电性差异小,油、水层定性、定量评价难。因此开展复杂岩性背景下低渗储层测井评价已成为测井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小梁山为例,首先提出基于孔隙结构表征因子定量表征的储层分类及测井识别方法,在储层分类评价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储层的有效厚度品质(详见第3章);其次,建立基于逐步剥离法的岩性识别方法,实现岩性定量评价(详见第4章);再次基于岩心刻度测井原则,统计建立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等静态参数定量评价模型。其中,基于储层品质因子的渗透率定量评价模型属于特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详见第4章);再次综合应用测井、录井等资料,利用不同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多属性流体性质定性、定量识别方法,使研究区解释符合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详见第5章);最终,基于上述方法,建立一套适用于低渗透混积岩储层测井评价的配套技术,从而提高油气发现率和解释符合率,推动柴西北区块的增储上产。
其他文献
在阐述了辽西北矿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辽宁省矿产资源勘察成果,对阜新、铁岭、朝阳三市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将辽西北划分为四个主要的矿产资源接替区。分析了辽西北矿产资源接
尿液源头分离技术近年来在欧洲一些国家成为研究热点,但尿液输送与收集过程中的沉淀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介绍了尿液和沉淀物的组成及性质;从模拟自来水及雨水冲
竹原纤维是我国近几年开发成功的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如:天然抗菌性、吸湿导湿性、绿色环保性等。银离子涤纶是经共混纺丝法而制成的纤维,银离子的加入,使纤维具
研究了掺与未掺木质素纤维的多碎石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其中包括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度、疲劳耐久性和抗滑性能,并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进行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