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承广府营建智慧的当代岭南绿色建筑创作策略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必然离不开气候和地形地貌两个在地要素,脱离自然环境孤立地考虑建筑设计,或片面依赖技术手段解决人工环境问题,势必造成资源和能源极大浪费,同时失去地域差异的气候作为创作依据,改变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建筑模式,将导致千篇一律的所谓“现代化”城市。中华传统民居运用朴素的技术手段营造生态宜居的建筑环境,凝聚了我国历代工匠的经验与才华。如何将传统民居中固有且宝贵的经验在现下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推动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课题。通过“绪论背景—理论建构—历史追踪—凝练智慧—提出策略”的研究路径,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缘起和时代背景下存在的行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与问题;第二部分,探讨了传统营建智慧的提炼与传承原则的理论方法,初步构建了广府传统营建智慧的当代应用理论框架;第三部分,分析了岭南建筑地域文化环境,概述了广府传统民居的发展脉络及成因,针对广府地区气候特征对建筑的影响,归纳了四项微气候调节技术原理与手法,即遮阳、通风、隔热、防潮,总结了广府传统民居群体布局和单体建筑的典型类型及特征;第四部分,运用定性判断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广府传统民居在聚落、单体、细部三个层面的营建智慧,凝炼了较为完整的广府传统民居营建智慧体系;第五部分,基于传承广府营建智慧,列举了大量当代岭南绿色建筑实践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析了当代岭南绿色建筑传承传统智慧与创新的相关技术措施,提出了传承广府营建智慧的当代岭南绿色建筑创作策略和设计方法,通过竹筒屋民居当代应用实例在实践方面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以整体视角研究广府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营建智慧,从源头上把握绿色建筑的本质内涵,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避免表面复制传统形态的“伪绿色”建筑出现;提出基于传承的当代岭南绿色建筑创作策略与方法,希冀能在地域文化和绿色技术融合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尽绵薄之力,响应我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及健康发展政策,为营造地域性时代建筑提供可行思路。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高海拔冻土区,占我国多年冻土区总面积的75%,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战略和资源储备要地。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必然需要修建各类交通基础设施,而隧道工程作为铁路的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但受寒冷气候影响,高海拔寒区隧道频繁遭受冻害的侵扰。迄今为止,针对预防和处治隧道冻害问题的研究至今仍然是寒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点之一。本文以青藏高原冻土区姜路岭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
近年来,有机发光材料、长余辉稀土发光材料、半导体量子点纳米晶体及上转换发光等被广泛应用于细胞标记、生物成像、光学传感、显示器件等诸多领域,该类功能发光材料能够将吸收的外界条件光照射、电场或高能粒子激发等形式能量转化为可见光形式的电磁波辐射,并逐渐拓展到信息存储、包装防伪、油墨涂料等工业生产环节。其中,有机荧光染料以荧光量子产率高,摩尔吸收系数大、光学稳定性高等特征发挥其在防伪印刷技术上的优势,有效
近年来,我国已实现特高压输电工程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技术应用作为有效解决我国电力资源和电力需求在空间上的不匹配的重要举措,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且其线路的安全稳定较之一般输电线路影响范围更加宽广。然而现阶段,鉴于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特殊建设条件和运行条件,它的发展与使用仍大多局限于国内。作为一个应用广泛,但实施范围较小的技术性工程,其风险管理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WDD
装配式结构与再生混凝土技术满足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要求,在工程应用上越来越广泛。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钢筋冷挤压套筒连接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柱,以轴压比、纵筋率、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参数,采用抗震性能试验、有限元模拟和参数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9个钢筋冷挤压套筒连接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柱和1个现浇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作者提出了一种纵向钢筋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的
重大工程环境责任对于重大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重大工程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重大工程面临复杂内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复杂,且涉及利益相关者众多,主体行为不确定性大,极易产生环境责任行为异化现象。重大工程环境责任行为异化机理极其复杂,异化行为治理难度大,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理对策。因此,研究重大工程环境责任行为异化问题,有效地遏制重大工程环境责任行为异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论
为应对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两大世界难题,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全球的共识。而随着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续航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开发出更高效、更可靠的热管理系统也成为了电动汽车领域研究的重点。基于相变冷却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具有节能、防止电池热失控及优良的控温性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电池热管理技术之一。本文以18650磷酸铁锂电池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
带腋撑型钢混凝土大跨度框架结构是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它除了具有常规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所具有的优点外,还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势:1)通过设置腋撑改变了常规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2)腋撑的设置减小了大跨度框架梁的跨度,从而在不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使框架梁的内力减少,所需截面尺寸和配筋也减少,同时更容易满足框架梁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设计要求。因此,带腋撑型钢混凝土
以镁合金、铝合金为代表的新一代轻质材料具有密度小、可再生的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比强度、比刚度、减震性和导热性,但通常活泼性极高、膨胀系数大导致其焊接性能并不友好。变极性钨极氩弧焊(Variable Polarity TIG,VPTIG)焊接工艺具有阴极雾化的作用,在轻质合金焊接工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市面上的VPTIG焊接电源存在控制精度低、响应速度慢、热输入量过大、变极性过零点速率慢,易断弧
传统村镇凝聚并传承了我国各地域的特色文化,彰显着独特的地域人文精神、建筑及传统风貌,2018年国务院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首次提出特色保护类村庄这一概念,其中涵盖具有地域特色明显、文物古迹或古建筑风格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等特点的传统村镇;在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中,大量传统村镇对自身特色资源缺乏认识,在活化过程中地域特色被淡化、破坏。为扭转这一现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带腋撑型钢混凝土大跨度框架梁柱节点是一种新型的框架节点形式,应用于大跨度框架结构中。它具有以下优点:(1)腋撑的设置减小了大跨度梁的跨度,从而减小框架梁和柱的内力、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极大改善节点区的受力性能;(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能有效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和提高经济性,同时也能提升结构的延性和承载力。带腋撑的框架节点是该框架结构中受力复杂的关键位置,对其节点区的受力性能研究至关重要,所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