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对货币政策的运用来调节社会中的货币供应量并最终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的,而银行业务又长期以存贷业务为主,银行的中间业务较少,因此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各种渠道当中,银行信贷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自2008年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经济已经由中高速增长逐步回稳,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正在实现软着陆,“新常态”将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新态势。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银行在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拥有的资本数量十分巨大,我国的实体经济一旦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银行业也必然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因此在当前这个阶段探讨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影响也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影响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又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有五大商业银行(1)与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不同,同样,上述两类商业银行同已经上市了的城市商业银行(3)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文将要探讨的就是这三类商业银行对货币当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反应情况有何不同;另一方面,货币当局可以动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也较多,就中国人民银行而言,其较多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可归纳为三大类,即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再贴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影响又不尽相同,本文也将着力探讨各类商业银行对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本文将通过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研究上述两个问题,并最终为货币当局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制定差别化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选取了2005年—2014年共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数据获得的难易程度和样本的代表性,本文选取了已经上市的13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资本充足水平以及流动资产规模等数据指标,运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于不同类别银行,其信贷资产的增速受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银行信贷资产增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不同组别的银行对于央行实行的货币政策表现出了不同的反应。具体结论如下:(1)对于国有五大商业银行,如果要限制其贷款增速,那么中央银行就要重点关注那些在以前期间发放贷款规模较大的银行,中央银行可以要求其提高资本充足率,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贷款的发放。(2)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方式降低其贷款增速,另一方面也要重点关注那些资产规模较大,在以前期间发放过较多数量贷款的商业银行。(3)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货币当局可以重点关注那些前期贷款规模保持较高水平的银行,因为其在本期发放的贷款很可能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如果需要降低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可以提高对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度的要求或者提高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水平。总而言之,货币当局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采取差异化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