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行为现象,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关于体育运动的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统一的心理活动和认识系统。体育行为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体育意识有明显的导向性,主导着人们的体育行为,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体育锻炼效果和终身体育的能力。体育教育是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获得性”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分析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现状,探讨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归结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找到有效促进中学生体质的体育行为模式,将对有效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控来促进中学生体质的增强,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酒泉市城区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状况作了调查分析。发现:第一、高中学生对掌握必要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善于通过体育活动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第二,多数的中学生对体育活动有较高的兴趣,并且在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篮球这五类体育活动上有明显倾向。第三、娱乐和健身是驱动高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多数高中学生更认同体育活动的健身和娱乐价值。第四、学校体育课的授课形式基本上能满足高中学生的体育需求,但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和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还不能完全满足高中学生的体育需求。第五、多数高中学生是与朋友、同学一起参与体育活动的,高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面很小,竞技性体育行为、大众性体育行为水平还比较低。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水平高于其体育行为水平。为促进高中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就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好学校体育的主阵地的作用。二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三是要强化高中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活动,提高高中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四是培养和完善体育教育队伍,加强体育教育力度。五是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运动项目,改善运动条件,全方位广泛地吸引学生参加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