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人》中空间与人物困境表征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gh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现代主义文学和意识流文学的重要作家。《都柏林人》这本短篇小说集是乔伊斯的首部出版作品,它意义非凡,且能为乔伊斯早期创作理念及创作手法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源。作为对都柏林这个城市的多维素描,《都柏林人》中许多故事涉及到空间描写及空间隐喻,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的都柏林市,以及都柏林人们的生活。本文借助法国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及美国理论家爱德华·W·索贾的理论,从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三个角度分析文本,并辅以迈克·克朗的文化地理学观点,探讨《都柏林人》中空间书写与人物困境的关系。《都柏林人》的十五个故事被分为少年、青年、成年、社会生活四个部分,因此本文从中各选取一个故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组成正文的四章内容。第一章以《阿拉比》为中心,力证地理空间是人物困境的载体及呈现方式。第二章主要分析《伊芙琳》,从心理空间出发,证明女主人公在男权社会下长期处于边缘及从属位置,最终丧失对人生的自主权。第三章分析《对手》中的三大场景,通过三个不同空间表现主人公作为成年人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失败,以此反映整个都柏林市的问题。第四章围绕《死者》展开,关注小说中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的深层含义及场景切换的特点,分析乔伊斯如何将三类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结论中,本文指出空间意象及空间运用在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重要性。乔伊斯通过对空间的刻画,揭示了动乱时期中个体的生存困境。人们受到环境的牵制,无法摆脱压抑、无望的生活。同时,作为空间的创造者,人们又进一步导致了生存空间的瘫痪与封闭。
其他文献
S12是一种全分布控制方式的交换机,其分散控制使得系统管理与维护工作变得容易,因为分散的处理器系统能自动完成许多维护功能。因为分散的处理器系统能自动完成许多维护功能。交换
目的:评价在老年患者中“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单纯交界区脱垂的近中期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本中心对连续的32例单纯性二尖瓣交界区脱垂的老年患者(≥65岁)施行
采用工控软件作为系统开发平台,设计了一套先进自动化信息集成控制系统,完成对铜电解生产控制系统实时数据的采集和监控,构成集电仪控一体化以及数据共享的自控系统,实现了铜
目的:对供应室无菌物品质量管理与临床需求协调的方案进行讨论,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我院在2014年9月开展人员培训、完善制度、落实消毒制度、强化操作技能,并加强与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