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现代主义文学和意识流文学的重要作家。《都柏林人》这本短篇小说集是乔伊斯的首部出版作品,它意义非凡,且能为乔伊斯早期创作理念及创作手法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源。作为对都柏林这个城市的多维素描,《都柏林人》中许多故事涉及到空间描写及空间隐喻,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的都柏林市,以及都柏林人们的生活。本文借助法国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及美国理论家爱德华·W·索贾的理论,从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三个角度分析文本,并辅以迈克·克朗的文化地理学观点,探讨《都柏林人》中空间书写与人物困境的关系。《都柏林人》的十五个故事被分为少年、青年、成年、社会生活四个部分,因此本文从中各选取一个故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组成正文的四章内容。第一章以《阿拉比》为中心,力证地理空间是人物困境的载体及呈现方式。第二章主要分析《伊芙琳》,从心理空间出发,证明女主人公在男权社会下长期处于边缘及从属位置,最终丧失对人生的自主权。第三章分析《对手》中的三大场景,通过三个不同空间表现主人公作为成年人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失败,以此反映整个都柏林市的问题。第四章围绕《死者》展开,关注小说中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的深层含义及场景切换的特点,分析乔伊斯如何将三类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结论中,本文指出空间意象及空间运用在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重要性。乔伊斯通过对空间的刻画,揭示了动乱时期中个体的生存困境。人们受到环境的牵制,无法摆脱压抑、无望的生活。同时,作为空间的创造者,人们又进一步导致了生存空间的瘫痪与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