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学理探究的态度,从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叙事学、美学等“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考察评判了新时期以来历史叙事的历史观问题。主要从时间观、空间观、动力论、规律论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章“进步观念与历史循环”,主要论述时间观。历史本质上就是过往的时间,时间观是历史观的本体论研究,历史叙事怎样处理、对待时间,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观念。按照对待时间的不同理解,本章将时间观念分为进步和循环两种。农民起义历史叙事侧重前者,帝王将相历史叙事侧重后者。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进步的时间观及其叙事表征,探讨了进步的时间观念及其在农民起义历史叙事中的呈现。这一节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进步的时间观念出发,论述了其与农民起义历史叙事的内在关联。第二部分从开头、结尾和人物关系等方面归纳了进步的时间观念在农民起义历史叙事中呈现出的叙事特征。第二节循环的时间观及其叙事表征,探讨了循环的时间观念及其在帝王将相历史叙事中的呈现。这一节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循环的时间观念出发,论述了其与帝王将相历史叙事的内在关联。第二部分从思维方式、美学风格和历史叙事等方面归纳了循环的时间观念在帝王将相历史叙事中呈现出的叙事特征。
第二章“文化中国”和“民族国家”,主要论述空间观。作为世界历史的重要维度,时间和空间是同一坐标系下不可分离的整体,它们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互相依存。本章所要探讨的,就是与进步和循环的时间观念所对应的“民族国家”和“文化中国”两种不同的空间观。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民族国家”与力性视野,探讨了“民族国家”的历史观念及其力性视野在农民起义历史叙事中的呈现。第二节“文化中国”与文化决定论,探讨了“文化中国”的历史观念及其文化意识在帝王将相历史叙事中的呈现。第三节儒释道法互补的多元文化观,是对第二节的延伸,简要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在帝王将相历史叙事中的呈现,并将权谋文化作为根源于法家文化的一种类型进行了简要论述。
第三章,阶级性斗争和人性意识,主要是历史动力论。阶级斗争史观强调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是阶级斗争,传统历史观念则认为历史无所谓进步,而是一种“治”与“乱”的循环,但它强调人在“治”、“乱”循环之间的责任意识,儒家向人性开拓与挖掘的做法无意间对历史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农民起义历史叙事坚持阶级斗争的历史观念,帝王将相历史叙事则表现出对人性论的亲和;论文在回顾了百年中国文学史文学阶级性和人性的论争后提出,从农民起义到帝王将相历史叙事的变迁,文学表现同样经历了一个从阶级性到人性的过程,并从真、善、美三个维度总结了帝王将相历史叙事中的人性意识的呈现。
第四章,历史意识和历史本质,主要是历史规律论。经典的历史观始终相信人类历史的发展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普遍规律。农民起义题材大行其道、帝王将相被丑化、农民起义领袖被理想化的背后,正缘于历史小说作家对历史规律的高度认同。而与之相关联的,是农民起义历史叙事对于历史必然和历史本质的高度迷恋。正是因为对本质真实过于看重造成了对作家“虚构”空间的挤压和制约,所以,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方面,农民起义历史叙事更加重视前者。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出现的帝王将相历史叙事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于历史规律的质疑。与农民起义历史叙事重视历史本质、历史必然和历史真实所不同的是,帝王将相历史叙事更重视历史意识、历史偶然和艺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