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似与不似”在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表现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时期,中国画的发展呈现繁荣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国画更加普及与繁荣。各式各样的美术展览层出不穷,美术创作队伍新人辈出,绘画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技法丰富灵活,理论探讨、学术交流多样而深刻,中国画也更为贴近生活。但是,在这种繁荣的主流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因素,现代社会的浮躁与不踏实直接地表现在绘画作品的创作之中。在山水画领域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作品不带有任何的思想性,更多的是技法、笔墨的炫耀、工夫长短的拼比或画面效果的故意取奇讨巧,有些画夸张、简略的让人不知所画为何物。这已经背离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不似之似”之美的审美取向。也正成为本文研究的背景诱因。我们是否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怎么创新?一直都是在解决的问题。当今的花鸟画和人物画领域,对“似与不似”思想内涵的挖掘及现代价值的研究与开发己经达到相当的高度,赋予这个传统概念以强烈的时代特征。本文试图以山水绘画为主要研究对象,共分六个部分:一、“似与不似”这一审美标准的产生与发展;二、“似与不似”即“形似”与“神似”的对立统一关系;三、“似与不似”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表现;四、“似与不似”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手法上的体现;五、“似与不似”既是艺术的出发点又是艺术的归宿;六、“似与不似”在现代山水画创作中的现实意义。其中三、四、六章是本文重点论述的内容,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脉络的梳理,对传统美学“似与不似”思想的涵义的理解,以及“似与不似”这一审美标准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表现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似与不似”理论的出现,是中国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它的出现反过来推动了中国画向前迈进。它以最直观的形式,从外形上树立中国画独到的风格特点,而它的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理念的精髓。它与中国画其他理论的相互映证,使中国画这一传统而古老文化的内涵不断得到升华。“似与不似”作为中国画理论中的一部分,它不是最终的目的,也非唯一的标准,可以说它只是中国画这个百花园中普通的一枝。然而它作为一个理论、一种已被认可的审美价值取向,已然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似与不似”绝非呆板不变的教条,并非“不似”就是好的,而“似”就不好。它的关键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度”的把握。我们在应用时应注重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立足本民族文化,加强自身修养,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气韵”以及“意境”作更高的追求,达到越过“本”而求“质”的目的,不断创新,这才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而将中国山水画发展引向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
其他文献
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是一种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尤其在端脑、视前区、视顶盖以及下丘脑含量丰富。NPY与摄食行为、血压
特高压输电是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领域研究的热点,在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电力发展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电压等级的提高给特高压输电系统绝缘带来了严峻的挑
'三农'问题自古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为解决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金融问题,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经济,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虽然,宁夏非常重视普惠金
本文以我国淮海经济区物流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研究首先验证了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文章
核动力装置的运行安全一直是核能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核能界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一个研究领域集中在操纵员对异常事件和紧急工况的响应。目前我国核电厂使用基于事
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P)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当前,铝合金等材料的广泛应用,由此而带来的新工艺等对焊接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MAW-P焊接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的压力使传统的内燃机汽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新的热点。由于燃料电池输出特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已经不能再依靠大企业集团。随着区域产业集群战略的兴起,产业集群已经作为主导力量参与全球竞争,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
近年来,相对于纯文学及其他期刊的低迷状态,自我标榜为时代风潮引导者的时尚类刊物却异军突起,成为审美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浏览大小报亭,满目尽是《时尚》、《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