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管结构超声导波传播特性及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5106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管结构在建筑、机械、电力、化工等领域中应用广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方管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受载荷和环境等因素影响,极易产生疲劳裂纹和腐蚀等缺陷,及时进行缺陷检测,对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方管结构检测主要采用传统超声的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研究高效的方管结构缺陷检测方法,及时准确地判断和识别方管结构的缺陷尤为必要。本文提出利用超声导波的方法对方管结构进行检测,研究方管结构中超声导波的频散特性、传播过程中超声导波能量的分布特性、以及超声导波与方管结构中缺陷相互作用的散射特性,设计并搭建方管结构的超声导波检测平台,实现方管结构的准确高效检测。针对方管波导截面相对复杂,解析法难以求解其频散方程的问题,提出采用半解析有限元的方法求解方管结构的频散方程。在方管横截面上进行有限元划分,导波沿轴向传播,求解出方管结构中超声导波的频散方程,绘制方管结构中的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并研究方管截面方形环外边长尺寸和壁厚的变化对方管结构中超声导波频散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方管结构频散曲线特征,选择频散曲线中相对平坦且群速度较大的54-74kHz频率范围内的L(0,6)模态作为超声导波的检测模态。针对超声导波在方管结构传播过程中能量分布特性尚不明确的问题,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在方管结构中激励L(0,6)模态超声导波,观察超声导波传播的应力云图,分析超声导波在方管棱上和面上的应力场分布规律。在方管左端面沿周向设置不同的接收节点,提取超声导波右端面反射回波在每个接收节点处时域信号的幅值,获取超声导波位移幅值沿方管周向的分布规律,揭示方管中超声导波能量在棱上和面上的分布规律。针对方管结构中缺陷对超声导波的散射特性尚不明确的问题,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在带有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缺陷的方管中激励L(0,6)模态超声导波,观察缺陷处的位移分布云图和时域波形图,分析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缺陷的应力场分布规律。在方管左端面沿周向设置接收节点,提取超声导波缺陷反射回波在每个节点上时域信号的幅值,获取缺陷处超声导波反射回波信号位移幅值沿周向的分布规律,分析导波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位置缺陷的敏感性。最后,基于超声导波在方管结构中的频散特性、能量分布特性及与缺陷相互作用的散射特性,设计并搭建方管结构超声导波检测平台,实现对方管结构中缺陷在不同大小、不同类型、不同位置和不同数量情况下的检测。对检测系统中的压电晶片传感器进行阻抗匹配,提高检测信号的信噪比,同时对检测信号进行小波分析,实现对微小缺陷反射波的准确捕捉与提取,提高检测精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超声导波能够准确检测出方管结构中不同大小、不同类型、不同位置和不同数量的缺陷。超声导波是一种能够对方管结构中缺陷进行准确高效检测的方法。
其他文献
煤炭作为能源开发和应用的基础资源,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际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但是,随着浅部易采的煤炭资源被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开采逐渐向深部转移,增加开采深度、资源短缺、难以控制矿压等问题便逐渐显露出来,急需一种新的工艺来实现高产高效的开采。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技术在技术手段上摒弃了以往采区留设区段煤柱或采用巷旁充填体来隔断应力传递,支护留巷。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大量煤炭资源、且减少了
黄土窑洞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不仅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承载着亿万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由于黄土特殊的水敏性,使得黄土窑洞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受到降雨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因降雨入渗引起的水分迁移使得窑洞土体的含水量不断提高,抗剪强度逐渐降低,进而对黄土窑洞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开展降雨作用下黄土窑洞水分迁移规律及稳定性研究,不但能够为降雨入渗作用下窑洞的稳定性
机械法掘进地下工程遇到硬岩段时,刀具和设备磨损严重、掘进效率显著降低,采用微波辅助破岩技术对开挖硬岩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可大大提高掘进速度和效率。影响微波辅助破岩效果的因素众多,如岩石矿物颗粒形态、含量、粒径、特性和微波照射方式等。根据当前的认识,矿物形状作为岩石重要特征之一,对微波辅助破岩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开展岩石矿物颗粒形状对微波辅助破岩影响规律和效果的研究,分析岩石矿物颗粒主要形状特征及
随着煤气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煤洁净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伴生固体废弃物(煤气化渣)给当地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如何有效的处理煤气化渣是当地政府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矿山充填作为一种固废管理的有效方式被推广应用,但充填高成本问题是阻碍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目前,使用廉价固废替代高成本胶凝材料,将其资源化利用于矿山充填,以降低充填成本,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本论文运用室内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由于沥青路面本身存在不平整度和裂缝等缺陷,在车辆荷载作用下,造成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降低。本文考虑路面不平整度引起的车路耦合动荷载效应,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平整不含裂缝、不平整不含裂缝和不平整且含裂缝三种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动力响应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疲劳寿命预估公式,预测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分析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和车辆轴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将车辆简化为二自由度四分之一车辆振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深部岩体工程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地下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深埋岩体工程赋存于典型的“三高一时一扰动”复杂力学环境中,其围岩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具有显著的流变特征,表现为围岩变形在施作初期支护一段时间后才趋于稳定。因此,研究支护条件下深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及其支护参数优化对确保深埋岩体工程安全施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预应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也越发增加,煤炭资源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消耗之一,其开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开采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煤层中物质信息可以有效的提高开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地雷达具有较好的穿透性和较快的探测速度,被广泛的用于井下煤层探测。传统的冲激脉冲雷达和单站时间步进频连续波雷达在煤层异质体探测中存在空间分辨率差、时间利用率低的问题,而多输入多输出的空间步进频雷达在
我国西部煤炭基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西部煤炭基地高产高效开采技术的普及,煤层覆岩表现出新的破坏演化规律。采煤对含水层结构破坏和生态环境影响日益突出。因此,开展煤炭开采过程中覆岩应力场、裂隙场以及渗流场的发育规律研究,对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矿区的煤炭安全、绿色、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榆神矿区金鸡滩井田首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地质环
西安是一个地裂缝十分发育的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典型的线性工程。在西安修建综合管廊不可避免的要穿越地裂缝,管廊结构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长期受到地裂缝错动的影响。地裂缝错动下,管廊结构会产生张拉-挤压、张拉-扭剪、剪断等破坏形式及底部出现脱空现象,其中管廊结构底部脱空常伴随其它破坏形式共同发生,是引起管廊结构产生破坏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管廊结构底部脱空及其受力性能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西安某
交通流预测问题主要通过考虑交通流量的历史时间序列特征预测当前目标节点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交通流量信息。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交通疏导和路径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的交通网络时空信息特征分析和建模方式的不足,如路网拓扑结构的构建方式不合理、数据特征信息存在单一性,导致不能有效提取城市路网动态的空间依赖关系、挖掘出潜在的交通模式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测能力得分(Predictive Po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