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i-W-P合金镀层作为一种代替镀铬层的合金镀层,具有很高的强度、硬度、优良的耐磨性及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为了进一步提升Ni-W-P合金镀层的性能,将纳米颗粒加入Ni-W-P合金镀液中,使之在沉积过程中均匀弥散于合金镀层中,获得的复合镀层具有基质金属和固体微粒的综合性能。本文基于复合化学沉积技术和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颗粒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及溶胶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系统地研究了TiO2颗粒添加量和TiO2溶胶添加量对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机械性能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论如下:⑴颗粒增强的化学镀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相较于纯Ni-W-P合金镀层,1g/L TiO2纳米颗粒的加入细化了颗粒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晶粒,使镀层向非晶态转变。镀层的硬度提高了25%,达到689HV,耐磨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增强。但过量的TiO2纳米颗粒团聚严重,致使颗粒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孔隙率增加,镀层疏松,硬度减小,耐磨损能力及耐腐蚀能力变差。⑵溶胶增强的化学镀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相较于纯Ni-W-P合金镀层,5m L/L TiO2溶胶的加入对溶胶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致密性和均匀性有一定改善。镀层的硬度提升至625HV,提升幅度达3%,耐磨性及耐腐蚀能力增强。同时,与性能较优的Ni-W-P-1g/L TiO2纳米复合镀层相比,溶胶增强Ni-W-P-5m L/L 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略低,但微观形貌更佳,耐磨性及耐蚀性更优。⑶颗粒增强的电镀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与纯Ni-W-P合金镀层相比,1g/L TiO2纳米颗粒所制备的颗粒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非晶化程度加深,镀层的厚度最大,达到22.5μm。且镀层的硬度提高了26%,达到635HV,耐磨性及耐腐蚀性均得到提升。过量TiO2纳米颗粒团聚使得颗粒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发生显著变化,镀层厚度减小,且表现出较差的抗磨损能力和抗腐蚀能力。⑷溶胶增强的电镀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与纯Ni-W-P合金镀层相比,TiO2溶胶为5m L/L时所制备的溶胶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非晶态结构的无序度增大,镀层的表面平整度得到一定改善。镀层的硬度提升了10%,达到588HV,耐磨性及耐蚀性均得到提高。同时,相较于性能较优的颗粒增强Ni-W-P-1g/L TiO2纳米复合镀层,溶胶增强Ni-W-P-5m L/L 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耐磨性及耐蚀性更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6月慢阻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的mMRC、6MWT、SF-3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mMRC得分低于对照组,6MWT水平、SF-36得分高于对照组,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商用车及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内燃机配件企业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多、快、好、省”成为众多企业抢占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法宝。高效产出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镗床内孔切削时的切削振动成为了我们公司气缸套生产线的技术瓶颈,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因此,对镗床切削加工振动的研究分析改进十分必要。为了减少或者消除切削振动,降低生产线的废品
搅拌摩擦焊接时,焊接质量会由于焊接参数和一些不定性因素,造成变形、有效厚度减薄等严重缺陷,从而使接头结构失效。针对该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搅拌摩擦焊轴向力检测控制系统,研究了1mm厚6061-T6铝合金薄板高转速搅拌摩擦焊接头的轴向力变化趋势、轴向力对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变化规律,分析了接头成形机理,改善了1mm6061-T6铝合金薄板高转速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参数,并基于试验研究建立了B
3D打印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切削加工制造技术,它是一种无需进行机械加工或者使用模具,借助3D模型设计软件设计将要成型的打印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的3D打印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以PC+Android模块+ARM为基础,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同时,设计出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并详细介绍了各个硬件模块的功能。其中,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温度调控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计划的实施,水下作业量增加,同时针对水下高效切割方法的需求大大增加。水下药芯割丝电弧切割作为一种低成本且高效的热切割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针对水下药芯割丝电弧切割技术的研究主要在淡水环境下。在淡水环境切割工艺研究的基础上,海水环境较淡水有着更强的导电性,在切割过程中因海水导电性流失电流会对切割效率造成影响,而且切割小车上的各金属部位会增加切割过程中的电流流失。针对上述研究方
船舶靠港后使用岸电取代船上的辅机为负载供电可以有效控制港口的污染排放。在一些市电接入困难或市电不稳定的边远港口,风、光发电接入的多源岸电技术研究有助于船舶岸电的推广应用。论文对多源船舶岸电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了风、光发电和LNG燃气发电等多种供电方式的岸电系统,建立了多源岸基电源的仿真模型,并对控制策略和船岸并网过程进行了系统仿真分析。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风光多源可增容岸电结构设计。分析了船舶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临着国际同行业领先企业的激烈竞争,ERP系统的实施与应用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根据江苏合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情况,研究了管材加工设备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运用。首先,对管材加工设备生产管理系统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根据江苏合丰的组织结构和主要业务流程,结合企业现实经营状况和内外部环境,找出企业管理重点与难点,确定管材加工设备生产管理
在船舶制造业中,焊接自动化设备少、焊接工人工作量大和作业环境差,结合船舶产品的种类较多、批量较小的特点,应用高柔性的机器人工作站进行自动化焊接生产是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自动化生产柴油机机座,提高机座的生产效率,引入了龙门架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由于柴油机机座的焊缝多为内部焊缝,示教难度大且示教编程效率低。因此,研究了焊接机器人自主编程技术。根据自主编程的相关技术,综述了国内外机器人视觉传感
化石燃料如石油、煤、天然气等的使用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快速发展,但是其不可再生性和高污染性已成为阻碍人类发展的两大世界性难题,因此建立高效、清洁的能源体系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该领域中,开发高效催化剂应用于各种电极反应,如金属-空气燃料电池中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以及氢能领域的析氢反应(HER),已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目前最为有效的催化剂仍然是Pt、Ir、Ru
船舶舱室内部电气设备繁多,空间结构紧凑,易于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蔓延速度快。一般人员缺乏对船舶舱室结构清楚的认知以及相应的消防应急能力,因此无法及时脱离险境。目前已有的船舶消防系统只能进行常规火灾监测以及预防,但是在火灾发生后无法及时给予消防指挥人员及被困人员相应的救援逃生路径指示。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现有船舶消防监测报警技术结合,对基于火灾蔓延态势的船舱人员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