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2014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的翻译项目《穿越未知的亚洲》([美]威廉姆·詹姆森·瑞德著,1899)第九至第十章的英译过程形成的。该书是关于作者与昔日战友在中国西部和藏东地区的一段探险之旅的详细记录,为海外汉学(中国学)的研究和中国学术重建工作指明了方向。笔者所翻译的章节主要讲述了从中国的四川泸州到青海地区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和各种少数民族,囊括了中国西部和藏东地区民族文化形态的各个部分,包括居住、饮食、服饰、礼仪、宗教在内的生活习俗;同时,还涉及中国政治、哲学、外交、军事、社会等中国学的各个方面。语言以叙述、描写为主,议论、说明为辅,其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文化专有名词和文化负载词,内容涉及中国的地理地貌、民族文化和精神文化。鉴于文本的语言特征,笔者借用奈达了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本篇实践报告的理论指导。在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重点章节“案例分析”中,笔者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增补主语、调整语序、顺译法、分译法等翻译策略,列举译文中典型的词句,进行详尽分析,并从中总结了此次翻译实践中的一些个人经验,提出本次翻译过程中的几点不足,以求今后加以完善。笔者希望本次翻译实践及其报告能够为今后以中国汉学为题材的游记类作品的翻译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