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产销量占世界汽车市场的比重大幅提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然而,中国汽车产业虽然占全球汽车产业中比重大,但却大而不强。其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效益差,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受制于人,且大多数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供应企业作为汽车产业链上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二者之间和谐的协作关系,对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具有极强推力作用。而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不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整零关系不和谐,并且中国整车企业的发展一直因为零部件企业创新发展不足受到限制,因此本文从整零关系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机制。本文从节约交易成本、促进研发深入、缩短研发周期、提升企业效益的一致性四个方面描述了整零关系对汽车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整车企业是零部件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受益者,具有动力支持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然而我国整车企业简单公布图纸后,通过在市场上竞价招标的形式选择零部件供应商,这种机制使我国整零关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整车企业给予零部件企业创新激励不足,导致零部件企业研发动力不足进而谨慎投入;二是由于现有的采购机制使整零企业合作具有短期性,致使零部件企业对专有技术研发不深入,只考虑其短期效益。日本的丰田汽车之所以保持了技术的不断更新,是因为其与零部件企业进行交叉持股,整车企业收益高,零部件企业收益随之升高,两者的效益具有一致性,将外部问题内部化。整车企业给予零部件企业较高的产出分享份额,激励零部件企业对专有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和谐的整零关系可以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如何构建和谐的整零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从微观层面上验证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以及整车企业是否具有动力支持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本文进行两次实证:第一次实证收集了2007-2016年我国102家上市零部件企业,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对其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实证模型中企业绩效从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两方面进行衡量,其中零部件企业的盈利能力选取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指标,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能力选取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率作为指标。研究结果显示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与其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回归系数小于1,研发投入未得到相应程度的绩效回报。同时为了进一步检验零部件企业的研发投入效果的显现时间,本文对我国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与其绩效进行滞后性分析,得出研发投入对其绩效具有滞后性影响,滞后期仅为一年,并且滞后期一年的影响作用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零部件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产品技术更新快,使研发投入效果显现的时间较短。同时这也暴露出我国零部件企业倾向于简单模仿而不愿投入资金进行深入研发的问题,应鼓励长期性的资本投入进行持续性研发。第二次实证收集了2001-2016年我国102家上市零部件企业和22家整车企业的经营数据,并且分别对上市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的经营数据进行求均值处理,从整体角度研究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对整车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与整车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本文通过两次实证,验证了我国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动力不足导致零部件企业谨慎投入的原因,以及提高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可以促进整车企业绩效。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我国整零企业应以战略联盟为纽带、以相互持股的形式合作创新,形成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整车企业给予零部件企业相应产出分成,促成两者效益的一致性,增强创新网络的主体关系以提升汽车产业竞争能力。